今年伊始,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引发国际社会强烈担忧。1月15日至17日,美日韩举行海上联合军演,规模之大为近年罕见;作为回应,朝鲜方面宣布1月19日进行了水下核武器系统试验。1月24日,韩国海军公布了1月16日至25日在江原道东海岸开展耐寒极限训练,以“确立特殊作战态势”;作为回应,朝中社1月25日宣布朝鲜导弹总局24日首次试射了正在开发中的“火箭-3-31”新型战略巡航导弹。1月25日,韩国陆军第17师团在京畿道举行射击训练……朝鲜半岛“硬碰硬”僵局近期似乎已显著加剧。
有分析认为,随着韩国尹锡悦政府奉行对朝敌视政策、加速倒向美国,朝鲜对韩定位从过去的“同族关系”转向“敌对关系”,军事步伐似有提速,半岛南北双方很有可能又在走入“回应再回应”“强硬对强硬”的恶性循环。在今年4月韩国将进行国会选举、11月美国将举行总统选举的复杂背景下,半岛紧张局势恐还将持续。
朝鲜指责韩方“推高战争氛围”
据朝中社1月25日报道,朝鲜导弹总局24日首次试射了正在开发中的“火箭-3-31”新型战略巡航导弹。报道说,相关试射未对周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与地区局势无关。朝鲜导弹总局表示,此次试射是朝鲜武器系统的不断更新过程。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联参)1月24日称,韩美情报部门正在分析导弹参数等具体细节。韩军保持高度戒备,在与美方的紧密合作下密切关注朝方动向。韩联社1月24日援引韩军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朝方或旨在通过发射可携带战术核弹头的巡航导弹,来展示其具备针对朝鲜半岛全域和驻日美军基地进行核攻击的能力。
今年以来朝鲜半岛不只延续了贯穿去年全年的紧张态势,还有越演越烈之势。韩国总统尹锡悦1月1日发表新年致辞称,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构建升级版的韩美延伸威慑,从源头上封锁朝鲜的核导威胁;1月4日,为期7天的美韩跨年联合军演结束。同日,朝中社发文强烈谴责韩方,警告称今年将是“朝韩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一年”;朝鲜《劳动新闻》也发文指责韩方“推高战争氛围”。1月5日,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宣布在该国西南海域进行海军实弹射击演习。韩方称,朝军当天向延坪岛、白翎岛以北地区共发射200多发海岸炮,因炮弹落在“北方界线”一带双方缓冲区域,演习未对韩国民众造成人身安全影响。
作为对朝方“回应”的再回应,1月5日下午,韩军也实施了海上射击训练。紧接着,1月6日至7日,韩方再指称朝军进行海岸炮射击。然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7日发表谈话指责韩方误判、臆测朝军动向,称朝军只是引爆炸药以模拟海岸炮射击声音、观察韩方反应。同日,朝鲜人民军西南海岸防御部队对西南海域4个目标区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一连3日,半岛炮声隆隆。
与此同时,韩国和美西方大搞军演的步伐也未停歇。1月15日至17日,韩美日举行史上最大规模联合海上军演,包括美国“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韩国“世宗大王”宙斯盾驱逐舰、日本海上自卫队“金刚”级驱逐舰在内的9艘军舰参演。此外,韩军在1月16日至25日期间与美日印澳四国在美国关岛附近举行、代号“海龙”的多国反潜作战联合演习。此举很快引来朝鲜“以硬碰硬”:据朝中社1月19日报道,朝鲜在东部水域进行了“海啸-5-23”水下核武器系统试验。朝鲜国防省发言人表示,朝军水下核应对态势正在进一步完善。
尹锡悦的“偏向外交”使半岛和平“迷失了方向”
自2022年5月就职以来,韩国总统尹锡悦一改前任文在寅政府对朝接触的“阳光政策”和大国平衡战略,发表“终结朝鲜政权”等刺激性言论,主张在推动“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框架下,强化韩美同盟和恢复韩日关系,令半岛局势不断激化。《韩民族日报》曾批评,尹锡悦的“偏向外交”使朝鲜半岛的和平“迷失了方向”。
2023年2月,尹锡悦发布上台以来首份《国防白皮书》,时隔6年再称朝鲜为“敌人”。同年4月,美韩发表《华盛顿宣言》,宣布美国将通过扩大半岛周边美战略资产出动等升级对韩提供“延伸威慑”。朝方对此予以严厉批评。美韩此后还在7月和12月两次举行“核磋商小组”会议,宣称将在2024年年中前制定策划和运用核战略指南。
2023年10月,美日韩还时隔7年重启海上联合军演。美国“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在济州公海参加演习后驶入韩国釜山港。朝中社批评此举是“迫使地区形势陷入不可挽回的破产局面的严重军事挑衅行为”。同年12月,美日韩三国宣布启动“朝鲜导弹预警信息实时共享体系”,以实现对朝鲜发射导弹情报的协同应对。
对于美日韩一系列“紧逼”举措,朝方也强势应对。日本防卫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朝鲜共发射了25枚弹道导弹,数量仅次于2022年,其中包括5枚洲际弹道导弹。此外,2023年朝鲜首次成功发射军事侦察卫星,是个转折点。事件发生后,韩国迅速宣布中止2018年双方签署的《9·19军事协议》部分条款的效力,恢复在军事分界线一带的对朝监侦活动。朝鲜也立即回应称,不再受军事协议约束,陆海空全方位恢复因协议而暂停的军事措施。朝韩军事危机管控措施基本失效。根据《9·19军事协议》,朝韩在半岛西部和东部海域“北方界线”一带划设海上缓冲区,禁止实施炮击和海上机动训练。
除军事行动外,朝韩彼此间的一系列表述变化也引发外界强烈担忧。2023年12月,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表示,韩国从此是“主敌”而非“同族”,这是朝鲜在2022年劳动党八届六中全会后再次将韩国定位为“敌人”。今年1月1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发布决定,废除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金刚山国际旅游局等朝韩事务机构。作为回应,尹锡悦1月16日召开国务会议时表示,其政府与韩国历届政府都不同,一旦朝鲜发起挑衅,韩方将加倍反制。有分析认为,尹锡悦自上任以来,民调长期徘徊不前,意在通过对朝强硬、制造紧张局势,激发民众焦虑以提高自身民调,但实际效果不彰。
美西方鼓噪加剧半岛紧张氛围
自2023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持续趋紧也与美西方舆论鼓噪密切相关。
英国路透社1月23日报道称,平壤当天的卫星图像显示,2000年朝韩首脑第一次会晤后建成的一座象征南北和解的纪念碑已被拆除。对此,美西方一些媒体开始添油加醋予以解读。美国彭博社鼓噪称,“朝鲜在强化核武能力和导弹技术后,可能会出现误判”,“半岛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正在上升”。日本《朝日新闻》则把矛头指向朝俄近期的互动,并借此炒作称此举可能会在韩国国会选举前进一步拉低尹锡悦的支持率。
面对朝鲜半岛南北对立持续加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月19日通过发言人呼吁采取一切措施缓和紧张局势,为各方恢复外交谈判创造有利环境。古特雷斯强调,外交和对话是解决半岛问题的唯一途径。
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也是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一贯立场。近来,中方多次就半岛局势发声。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5日表示,中方正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形势发展变化。作为半岛近邻,中方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不采取加剧紧张的行动,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为重启有意义的对话创造条件。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15日强调,希望有关各方正视朝鲜半岛问题症结,通过对话协商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维护半岛和平稳定。
特约撰稿 厉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