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这家灯笼小店为何走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3月11日   05 版)

    ①②③④今年寒假,浙江东阳青年左炎令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20余条“原汁原味”的龙灯。⑤北京一家书店悬挂着左炎令制作的龙灯。受访者供图

    刚刚过去的春节,2000年出生的浙江东阳小伙左炎令“快忙疯了”。 他是“吴宁兴记”灯店的主理人,今年是甲辰龙年,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由他设计、制作的20余条龙灯“飞舞盘旋”在东阳的大街小巷。这些龙灯流光溢彩,十分“吸睛”。

    哪怕是东阳农村的不少老人,看到左炎令的龙灯都评价很高,认为是“原汁原味”。这名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从小喜好各色传统灯彩的制作。“原汁原味”来自他的持续学习和与老艺人的不断交流,他不仅熟悉龙灯的制作方法,也掌握了各地风俗对龙灯制作的影响。如今,他已成为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一门手艺背后都有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年轻人更要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复兴老字号

    2023年至2024年的跨年夜,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游”进了一条五彩斑斓的龙灯,为当地精心打造的非遗市集“陶然集”增添了节日的氛围。除了这条炫酷十足的龙灯,引路的数盏行灯也引来众多年轻人围观拍照。

    这个龙灯就是由左炎令的小店制作的。2018年,他在网上开了一个网店,取名“吴宁兴记”。“吴宁兴记”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老商号。两年前,左炎令在走访东阳行灯老艺人时,收集到部分行业商号的印章。

    绝大部分印章上都标注有创办者的姓名,独独这枚“吴宁兴记”籍籍无名。“这个行灯商号是何人所办,有什么故事,已经成谜。但它的字面意思很美好,吴宁是东阳的古称,兴寓意人丁兴旺,而在东阳传统文化里,灯代表人丁。这么美好的意象,我想把它延续下来。”

    于是,左炎令把“吴宁兴记”作为商铺名称。他不仅在每盏灯上都标注“吴宁兴记”,还制作广告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此举既为延续百年老字号的“香火”,更是为勉励自己追求质量至上,用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创意,为这家百年老字号重新塑形铸魂赋能。

    东阳行灯的历史悠久。作为旧时夜间照明用具,东阳行灯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夜间生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东阳行灯被更为便捷的手电筒、电灯取代,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已看不到它的踪影。但在东阳大多数人家都置有行灯,其用途不是为了照明,而是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和传统民俗活动(如祭祖、谢年、领谱、婚丧等)中使用。2009年,行灯制作技艺被列入金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恢复东阳行灯原汁原味的传统,这些年来,左炎令走访了金华地区行灯技艺分布区,拜了十几位老艺人为师父。他是真心拜师,左炎令的母亲告诉记者,每拜一位师父,他都要送两条香烟、一个红包。每次去拜访师父,他也绝不空手,把前些年赚的一点钱都花光了。

    对于各式各样龙灯的痴迷,还来自左炎令的“元宵记忆”。自幼时起,元宵节前后,东阳的街头巷尾都会有舞龙灯的队伍。五彩斑斓的龙灯队伍长长的,十分热闹。

    2008年,他所住的小区迎龙灯。年仅8岁的左炎令就整日泡在制灯师傅中,学习如何制灯。“你是龙年出生,和龙灯有缘分!”制灯的师傅亲切和蔼,讲述了一些东阳传统灯彩的知识。不仅如此,左炎令还在制灯师傅的指导下“上手体验”。

    随着年岁渐长,左炎令对于传统灯彩的热爱丝毫未减。上下学时,他在路边看到制作龙灯、行灯的广告,都会记下制灯师傅的名字与电话号码。找到空闲时间,他就登门拜访,求教技艺。

    2015年,尚在读中学的左炎令与省级非遗传承人陈益民相识。在陈益民的指导下,制作了一条龙灯,并代表学校参加金华市艺术节。此后,左炎令一边上学,一边利用寒暑假创作设计、制作灯笼。

    如今,他在自家楼下也开了“吴宁兴记”灯店,小店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琳琅满目。

    “我在龙年做龙灯”

    “由于今年是龙年的缘故,对龙灯的需求远超往年。”每个长4.5米、高3米的龙头需要5个师傅花费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制作。“年前两个月是最忙的时候,我们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钟,早上7点半又准时开工。”左炎令说。

    制作龙灯共需取料、扎制、糊裱、上色等36个步骤。其中,扎制龙头框架是最考验功夫的环节。“框架打好打坏,决定着龙灯的美丑。”除了扎制龙头,左炎令在制作龙灯的过程中还会用到绘画、书法、剪纸、扎花等技艺。

    每接到一个订单,左炎令都会详细询问,龙头灯是日间用还是夜间用。日间活动用的龙灯色彩淡雅;夜间用的龙灯在色彩上则更显浓烈。

    今年是甲辰年,也被称为“青龙年”。订单中预订最多的就是“青龙灯”。做灯开始前,左炎令都会做大量功课。左炎令在绘制龙灯纹样时,花费心思颇多。尤其是龙头灯前引导所用的旗灯、绣球灯上所绘的纹样,左炎令会绘制马、蝙蝠、梅花鹿等形象。这些形象分别代表龙马精神、福禄寿喜等内涵。

    做好龙灯后,要举行“开眼”“扬头”等各种传统仪式。大年初八,左炎令为自己在东阳卢宅非遗街区制作展示的文武八仙龙灯主持“开眼”仪式。

    清晨,左炎令起了个大早,前往西甑山微云洞“龙潭”,取“龙水”。

    取水前先吹奏“龙角”,然后将潭水装入红色“龙瓶”中用红布封口。左炎令取新鲜竹枝蘸“龙水”洒到“龙头”上,随后再解开红绸,用3支毛笔各蘸“龙水”、鸡冠血以及墨汁,开点龙眼。其间,还会根据传统文化进行祈福祝愿。

    有人说是迷信,左炎令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取“龙水”是古人敬畏自然、珍惜水源的表现。“龙水”取之于龙潭或龙井,必须水体深邃、水质清净。

    古老文化的新传承

    除了做龙灯,左炎令制作的行灯早已走红网络。行灯到底有多抢手?左炎令轻描淡写地说,订单多时他根本来不及赶制,只能联系师父们帮忙加工。

    像苏州的本色文创市集,每3个月就向他订购一车约500个行灯。西安大雁塔景区订购的行灯数量太多,为此专门安排了工作室让他现场制作。北京的国潮市集因为对行灯需求量大,已经清空库存的左炎令只能坐飞机赶到现场,让活动举办方安排了两名扎纸艺人,由他指导速成。

    作为在校大学生,左炎令所在的学校也助力传承传统文化,特意在校内安排场所供其在课余制作行灯,并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为此,左炎令制作了一条龙灯,代表校方进行文化交流。

    绣着动物图样或者“好运”“吉庆”等字样的小小的行灯,左炎令也是按照传统的技艺手工制作的。

    “我希望通过物美价廉,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接触行灯文化。”左炎令观察,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前后,自己小店的生意都会迎来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中秋佳节,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手里提着一盏行灯,打卡拍照,“十分有氛围感”。

    为此,他也会根据客户的信息开发新词,比如有即将高考的学生想过个不一样的元宵节,他就从古代的“状元及第”演化出“乐元及第”。也有非常直白却充满中国风的自创词语,如给宠物爱好者设计“猫肥家润”,给餐馆设计“狂吃不肥”。今年元宵节他创作的一款行灯,上面的“中国甜”三个字引人注目。

    在青年汉服爱好者中,行灯已成为与包包类似的饰品。在古色古香的景点中,他们穿着汉服,每人提着一盏五光十色的灯,就是最潮的“国潮风景”。

    “这些年汉服流行,我们在古色古香的行灯上,画上雅致的花草,给汉服的爱好者做拍摄道具。看到那些汉服小姐姐喜欢我做的行灯,我心里非常有成就感。”左炎令说,他不希望只是做一个小店店主、一个手艺人,更希望能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春节前,左炎令还尝试将婺剧中“文武八仙”与龙灯相结合,制作了文武人物龙灯。没想到,春节期间一经展出,广受好评。“传统文化中有太多故事可以讲,我相信,灯彩技艺的创新大有可为。”

    支撑行灯、龙头灯畅销的是左炎令对于制作技艺不断的创新与探索。在制作行灯时,左炎令发现,东阳传统行灯,篾扎纸糊。纸是棉纸,遇水就烂,而且易燃。如果元宵节恰好在雨天,龙头灯就只能歇灯。

    制灯之余,左炎令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材料。之所以不用传统布料,则是因为传统布料表面太过光滑,颜料不好上色。他反复试验多种布料,最终将传统技艺改为“篾扎布糊”。

    布在上色绘图之前,左炎令会对其进行特殊处理。这种布料防水性能好,不仅防水,而且上颜料时就像纸张一样稳定。

    行灯的设计上,左炎令也花了许多心思。他在色彩上进行优化,用渐变色彩表现行灯纹样,使龙灯呈现出一种电影配色般的“高级感”。每设计一款行灯时,他都会用多个颜色进行大量实验。

    今年的青龙灯就采用他新配的颜色,这种颜色在阳光照射下能呈现出宝石的色彩。在晚上昏暗的环境中,行灯又会有“大海星辰”的梦幻感。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左炎令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迎龙灯、提行灯。古老的文化依旧散发着活力与生机,一代代赓续传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3月11日 05 版

这家灯笼小店为何走红
从大都市回归,这个小伙想与乡土一起成长
微心愿
“温暖的BaoBao”用户供稿TOP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