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先藕洁)今天,中国老龄协会在北京发布2023年度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中国老龄协会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开展了2023年度全国涉及老年人案件研究,并向各级法院、科研院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公开征集典型案例,经专家推荐,遴选出10个典型案例予以发布。这些案例显示,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涉老案件数量呈上升态势,老年人在民间借贷、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和劳务合同纠纷等方面涉诉风险依然较高。
在一起不法分子利用“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案例中,被告人张某在担任某银行理财经理期间,利用老年人不熟悉智能产品的特点,以帮助购买理财产品为由代替老年人进行转账操作,将资金转至其个人控制的账户中使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且数额特别巨大。最终,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退赔违法犯罪所得593.71万元。
对此,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严格规范向老年群体销售金融产品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做好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在另一起“银发打工族”人身损害有权获得赔偿的案例中,65岁的张某在被告某物业公司进行劳务工作,受其管理并领取劳务报酬,但物业公司未与张某签订劳务合同。在更换地下100吨生活用水水箱的进水阀时,张某因物业公司提供的竹梯横档突然断裂,摔伤致左胸多发性肋骨骨折,被评定为十级伤残。
法院认为,物业公司作为接受劳务的一方,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具有过错责任,应当承担张某摔伤的各类赔偿费用12万元。该案例提醒广大老年人在择业过程中要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减少参与工作强度大和危险系数高的劳动;保存好用工单位发放的工作证、工资支付凭证等,避免举证困难。
本次发布的案例中,还有加强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依法解决遗产继承纠纷、失独老人请求隔代探望等案件。自2019年起,中国老龄协会已连续5年开展全国涉老案件研究,相继对外发布警示教育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