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带着有关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6位来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或知名机构的最高负责人与北京市市长殷勇坐在同一张圆桌前,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互动交流。
这些公司或机构在中国深耕多年,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对未来的中国市场仍充满希望。在他们看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银发经济、健康经济、无人车路网发展等新赛道都是有可能共赢的领域。
在这场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圆桌会的现场,发言人围绕北京经济生态建言献策,既有宏观层面的如何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也有全球职业资格互认等细节。每位发言人的8分钟都干货满满,北京市市长殷勇也对每条建议逐一回应。
改革开放45年间,北京一直是外商投资、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如今在4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记者注)建设的命题下,北京提出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以“北京服务”的诚意与全球合作伙伴共赢。举办这样的圆桌会也被认为是北京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态度。
2023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经济总量达到4.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如何在1.64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里推动高质量发展?殷勇用五子棋盘向国际企业家顾问们解释了北京“五子”联动的发展格局,包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如果这5个子能够连成一条线,全局就活了。”殷勇表示。
当天,不少“洋面孔”的国际顾问用上了中文名,而“开放”也成为会场上传递出的高频词和关键词。德勤全球理事会主席安思敏说,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合作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和中国经济发展最显著的趋势和推动力之一。在目前全球化新时代,北京发挥着关键作用。安思敏关注到,在建设国际交流中心方面,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在北京设立公司的数量稳步增加,他们也在不断地受益于制度性开放。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林建岳提到,去年年末,《支持北京深化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出台。方案中有不少便利香港企业在京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比如支援港澳台医生开设诊所、干细胞与基因研发国际合作等。“在方案出台后不久,我们已经听到有香港医疗机构准备在北京新建医院的打算。”在林建岳看来,示范区2.0方案为香港乃至许多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也建议,发挥开放政策红利,精准对接更多企业来京发展。同时,鼓励1.8万家港商参与北京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参与新经济新赛道。
林建岳还提到,在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上,除了“开放”这个关键词,还包括“创新”。殷勇介绍,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从硬件上来看,北京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研究机构,北京的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左右;从软件上来看,北京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不断推动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打造好的创业、研究、创新的生态。
针对北京大力培植科技创新沃土,多位国际顾问还从人才方面建言献策。安思敏认为,北京市有很多的跨国公司、使馆和领事馆,希望能够通过发布资格互认清单等方式加强人才在关键领域的资格互认,提高北京对于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德国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米格尔·洛佩兹建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根据各自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共同制定引才、留才的协同计划,增强不同群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米格尔·洛佩兹还注意到,近年来北京积极参与中国的绿色转型,不仅改善了首都的空气和环境,还推动了可持续经济增长。事实上,北京已将绿色嵌入宜居智慧城市发展的框架中。当前,北京正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扩大外调绿电规模,力争绿电占比达到25%;深化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增添公园城市生机活力,规划花园城市美丽图景。
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已走过25年。在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今天,国际企业家们在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的同时,也已成为与北京牵手、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力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