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110岁马识途去世

“夜谭”成绝笔,老马终归途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3月29日   06 版)

    本报成都3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3月28日,革命家、作家马识途因病去世,享年110岁,“夜谭”终成绝笔。

    马识途可能是最高龄的作家,1915年出生于四川忠县(现重庆忠县),1935年参加过“一二·九”运动。他亲历过的“西南联大”“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变”,都成了教科书上的历史大事件。同时代的作家,比如并称“蜀中五老”的巴金,早已成为历史人物。马识途在2020年106岁时,还出版了小说集《夜谭续记》,并宣布封笔。宣布封笔后,他又在107岁时出版了自己的新作《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和散文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

    隔了几代人的年轻读者再次知道马识途,是因为2010年,导演姜文将马识途作品《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电影的热映让原著小说和作者重新浮上水面。惊闻老人去世,姜文说:“110岁是个喜丧,可还是让人舍不得。老爷子文武双全了不起!”

    文,是写作。马识途从小是个“学霸”,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1年进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学习,后又转至中文系。在西南联大时,他就开始创作,写过两本诗,还有一部28万字的长篇。他于196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武,是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马识途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名马千木的他也是在这时改名为马识途,23岁的年轻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从事过工人运动、当过战地记者之后,马识途开始在鄂西的乡村里从事地下党工作。

    马识途的“武”恰恰是“文”的灵感来源。他“文武双全”的故事可以从80多年前讲起。1937年冬,马识途和韦君宜是鄂豫皖苏区为湖北省委办的党训班的同学,还在白区一起做过地下工作。由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马识途曾以各种身份作为职业掩护,和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多有接触。

    1982年,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的韦君宜向马识途邀约创作,用文字记录其“亲历或见闻过的许多奇人异事”,就用薄伽丘《十日谈》那样的格式搞出来。最终,10个故事结集为《夜谭十记》,1983年初版就印了20万册。

    从书名可以看出,封笔之作《夜谭续集》即为《夜谭十记》的续集,这两部作品串联起马识途一生的侧影。《让子弹飞》火了之后,当时已经95岁的马识途想起了已逝好友(韦君宜于2002年去世——作者注),脑子一热,决定重新动笔。

    然而,开笔不久,马识途因癌症复发住进了医院。家人担心他的身体,马识途却想起司马迁写《史记》,“我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马识途让子女把稿纸带到医院继续写作,出院后也是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坚持写作。

    100岁的时候,马识途给自己写过一首四言诗:“少年救国,负笈出峡。工业救国,一现昙花。参加革命,报效国家。不想当官,却戴乌纱……阎王发令,小鬼来抓,大限一到,跟他去吧。”

    诗中概括了马识途堪称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曾说,自己是一位“职业革命家”“业余作家”和“不成器的书法家”。1949年岁末,马识途跟随解放军进入成都,从此在此长居,直到去世。至今在成都,还能看见马识途留下的各类建设成就:他为成都修下水管道,为成都工学院(今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修办公楼,在金牛坝修金牛宾馆……

    老马归途,留人间处处,一路走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3月29日 06 版

“夜谭”成绝笔,老马终归途
“两高”发布依法惩治行贿犯罪典型案例
北京丰台:70名“金融副村长”助力乡村振兴
国足原主教练李铁案一审开庭
图片新闻
擦亮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点燃高质量办学红色引擎
枣庄学院:“六个聚焦”增强服务地方显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