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盛装的小朋友在贵州省黄平县谷陇镇大寨村玩耍。
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申报的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该县共有非遗传承人42名,银质饰品年销量达10余吨,年销售收入650万元。
当地银匠依旧保持着手工制作的传统,经过熔银、锻打、拉丝、烧制、雕花、打磨、抛光等工序,制作出款式丰富、造型精美的银饰,人们在逢年过节或迎亲嫁娶等大型活动时都会穿戴在身上,盛装出门。
中青报客户端
新华社记者 杨楹/摄
胡攀学/摄(新华社发)
4月8日,盛装的小朋友在贵州省黄平县谷陇镇大寨村玩耍。
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申报的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该县共有非遗传承人42名,银质饰品年销量达10余吨,年销售收入650万元。
当地银匠依旧保持着手工制作的传统,经过熔银、锻打、拉丝、烧制、雕花、打磨、抛光等工序,制作出款式丰富、造型精美的银饰,人们在逢年过节或迎亲嫁娶等大型活动时都会穿戴在身上,盛装出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4月09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