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贵州大学: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赋能“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4月12日   05 版)

    贵州大学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以校园宣讲的方式,在西校区溪山剧场开讲。“磨砺,其实是人生的财富。学习,永远是进步的阶梯。吃苦,是向上生长的过程。”贵州大学党委书记以自己成才的三点体会为切入点,向700余名师生分享了自己成长中的精彩故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在“开学第一课”勉励贵大学子,要博学、苦学,自觉融入国家高质量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去,自觉担负起“一代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用一点一滴实打实的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贵州大学坚持“一条主线”、把牢“两个关键”、推进“三位一体”,突出党建引领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五年来,学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打造“红映溪山”思政品牌,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围绕日常思政与大思政建设优化创新,将理论思政的“学思”与实践思政的“践悟”相结合,将坐而论道与起而行之相结合,在探索中不断凝练聚焦,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改进。

    2023年,贵州大学《关于推动贵州省榕江县“村超”可持续发展的提案》获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最佳模拟政协提案作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荣获10个国家级奖项,并首次实现在四个评选类别中全部获奖;2023年,在各类比赛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项81个,省级奖项1015个,所获奖项覆盖全校所有学院……

    贵州大学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积极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筑牢思想主心骨,答好思政课“基础题”

    坚持主题主线,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通过线上和线下领学、宣讲、读书分享会和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四个自信”,提升政治素养。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设主题专栏,相继推出“团团陪你学党史”“党史微剧场”等系列网络精品,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动画、情景剧、沙画、漫画等形式,有效引领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围绕庆祝建团100周年以及欢庆建校120周年等重大主题,设置了“百廿传承 贵大青年”“红映溪山”“党史学习教育微视频”等特色专栏,2023年制作发布线上理论精神宣讲视频12期……通过系列网络思政新媒体作品的推出,牢牢把握思想引领主动权,让网络正能量成为青春主旋律。

    贵州大学走好“网上共青团”路线的同时,充分发挥青年讲师团、大学生宣讲团作用,深入课堂、宿舍、中小学、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等地,面向广大青年,用青年们易于接受的语言,围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扬帆起航新征程”等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近400场。

    “我们的宣讲不需要精致的讲台,不需要专业的听众,和村里的老人边聊边讲,和山里的孩子们边教边讲,脚带泥土,身染烟火气息,通过接地气的宣讲,让党的声音深入基层。”贵州大学大学生宣讲员说。

    守正笃行,久久为功。经过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不仅让广大团员和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将深化理论学习与开展实践体验、激发建功立业等有机结合,也进一步提升了青年学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聚焦前进主阵地,答好思政课“关键题”

    为把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团结带动更多团员和青年与党同心、与党同行,贵州大学以团校、大学生骨干培训、新生团支书培训为阵地,强化“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建设,聚焦团课知识体系建设,完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定期举办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社团负责人培训班、团支部书记培训班等,每年培训学员上千人。通过发挥“朋辈学”带动效应,提升团员青年、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组织团员和青年学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线上学习同步推进,参与学习近50万人次;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团组织生活评比,从计划制定和具体落实,共计240余个团支部参加现场展示;“以评促建”,不断增强基层团支部活力与凝聚力,2023年学校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191班团支部被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组织力TOP100;开展读书分享会、主题示范团日、微团课评比等活动,引导青年内化学习成果,交流精神内涵;严格落实组织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激发广大团员和青年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中感悟思想伟力,全校1229个团支部全部完成“4+1”规定学习任务并依托“智慧团建”,录入率100%。

    用好行动主抓手,答好思政课“实践题”

    2023年,贵州大学与毕节市博物馆共建“青马工程”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通过开展参观学习、红色体验、宣讲调研等形式,持续推动馆校育人模式;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全校共有232支实践团队立项,获“多彩贵州”“笃行计划”等国家级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立项157项,获国家级奖项38项,获省级奖项61项,创历史新高。

    贵州大学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发挥学科育德、学科育人的功能,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近年来,学校共组建636支社会实践团队,涵盖了本、硕、博学生以及教师、教授9000余人,组成国家级团队245支、省级团队184支、校级团队201支,奔赴贵州省各市州、区县以及浙江、甘肃、广西、安徽等二十多个地区,深入基层,开展实践学习、支教、种植业帮扶、文化调研以及红色文化宣讲等活动,使广大学子真正读懂“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答好“实践题”,上好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思政实践课。

    去年,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在贵州大学举行,学校借“挑战杯”东风,将科创报国热情与创新精神有机结合,“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竞赛全过程和各环节,推动形成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组建385人的双创青年导师团,成立1100人的双创青年突击队,覆盖36个学院和单位;举办20余场“挑战杯”竞赛宣讲动员会,实现学院全覆盖,现场宣讲1.8万余人;在浓厚的科创报国氛围影响下,学校参赛人数和项目数较上届猛增26倍,参赛作品达3350件;校团委老师《“三全育人”指导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分析》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完善党团队育人链条 深化推优入党工作研究》《贵州青年就业观和择业取向问题研究》等获得2023—2024年贵州省青年发展研究课题立项。

    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我校共斩获国赛11个特等奖,其中主赛道3个特等奖,揭榜挂帅5个特等奖(2个擂主),红色专项1个特等奖,黑科技2个特等奖(“星系级”),四个赛道同时实现“新”突破;获得3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捧得优胜杯,赛事总积分和各赛道获奖数量均居全国前七,为贵州大学“挑战杯”历史最好成绩;第一次实现全学科参与竞赛,文科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获得较快提升,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寻历史足迹,传红色基因”——红色历史地段识别与保护策略研究》获红色专项特等奖,《千村寻 文化兴——西南山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传承困境调查与复兴策略》《群众体育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基于“村BA”发源地贵州台盘及周边61个村落的调查》均获得主赛道特等奖。

    坚持文化主旋律,答好思政课“必答题”

    在第十八届贵州省校园文化活动月大学生舞台剧大赛中,校团委指导的作品《守梦》取得第一名;青马学社荣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贵州大学桥牌代表队荣获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公开团体亚军、混合双人赛冠军,为贵州省在全国大学生桥牌赛最好成绩;红十字会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2021年以来,“到梦空间”共发布活动38737个,参与活动人次为2159738人,覆盖思想成长、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志愿公益等七大类,“贵州大学到梦空间”多次位列全国高校发布数量周排行榜首……

    贵州大学坚持“小社团,大思政”工作理念,为社团发展注入思政“基因”,持续推进实施社团双导师制管理模式,完善“一类一品牌,一社一特色”活动精品化建设工作。通过“青春杯”系列体育活动、“国风文化节”“智力运动挑战赛”“溪山荟萃”“辩论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精品活动的开展,覆盖了2万余名学生,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非遗活动形式,通过开展传统缠花、印章篆刻、非遗衍纸、手工褶皱花等制作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学习传统技艺的机会。2023年6月,通过校地联动搭建社会实践服务平台,与花溪区文化产业服务中心共同建立“贵州大学‘感受非遗魅力’工作室”,打造“非遗+项目+社区”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地体验和亲身经历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向上的青春,向下扎根。贵州大学正开启高速发展模式,未来,学校将不断深化实践育人与思政课的融合,持续挖掘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元素”,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触摸更多生动鲜活的社会细节,在实践的大场景中感受思想的魅力,充分理解“青年何为”“何以中国”之间的关系,答好思政课“答卷”,为构建“大思政”格局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信息来源:贵州大学)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4月12日 05 版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赋能“大思政课”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