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喀喇昆仑高原上,新疆军区某旅地空导弹一营组织了一场全要素防空反导实兵实弹演练,重点检验部队快速出动、对空协同等作战能力,探索防空部队体系作战新模式,让手中利剑关键时刻能快速出鞘。
“全营一等!雷达开辐射,搜捕目标。”
接到联合组网空情通报后,指挥员迅速反应,准备对来袭“敌机”予以打击。
让官兵没想到的是,模拟敌方的高速靶机竟依托高原地形条件,在群山的遮蔽下“消失”了!关键时刻,营长陈春晖下达命令,改变雷达搜索模式,操作手快速准确依令实施。
几秒后,再次稳定跟踪目标。“导弹双发齐射,发射!”最终,在有效射界内,官兵成功将“敌方”高速靶机击落。
导弹一营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功勋卓著的荣誉营队。组建以来,该营先后参加了多项重大活动。2023年,该营被表彰为“新疆军区优秀战备值班分队”“新时代卫国戍边标兵单位”。
“防空与突防,始终是一对动态发展的‘矛与盾’。”陈春晖表示,像这样的特情处置,该营自组建以来经历了许多次。“伴随着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战争的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地面防空部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全营官兵深刻认识到,新编制到位、新装备列装,并不意味着新战斗力的生成,大家都有一种本领恐慌。”他说。
在一次吊装过程中,正在吊装筒弹的战士杜军昊敏锐地感受到,吊臂收缩的速度似乎与自己操纵的手感不一致。
“不好!吊臂故障!”高度警觉的他立即停止导弹向发射车吊装的操作动作,果不其然,正在挂装导弹的吊臂出现了自动缩臂动作。
“各号手注意,立即反向吊装!”在杜军昊的组织下,全班人员密切配合,在吊臂卸压导弹下滑过程中,利用剩余支撑力量和箱体惯性,成功将筒弹引导返回至装填车的固定位置,进而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敏锐的安全意识源于对装备的深入了解和准确掌握。走上导弹装配岗位后,杜军昊凭借不服输的钻研劲头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操作,并通过考核成为合格吊装员。但训练中,杜军昊发现吊装员不仅得懂操作,还需要掌握装备原理。为了补齐这个短板,他白天操课时和战友协同练,晚上自学琢磨,研究哪个步骤可以改进、哪个程序如何优化。
手边没有设备,他就将操作手柄画在纸上,模拟动作想着练,次日再上装实践。后来,在他的牵头下,班组成员集体攻关,立足装备原理,对吊装流程多次进行优化,使得班组操作效率明显提升。
该营干部袁晓阳介绍:“现在部队训练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机、指控通信系统等新质作战力量融入作战系统已经很普遍,它极大地提升了部队整体作战效能。同时,这种变化也倒逼着我们的指挥员,必须充分挖掘装备极限、创新战法训法,才能实现战斗力的根本跃升。”
没有打仗型的班子,就带不出打胜仗的部队。近年来,这个营先后多次赴海拔50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驻训,机动转战上万公里。营党委班子抓住这些难得的练兵机会,常态研战法、练指挥,定期组织特情处置训练,不断完善作战方案,规范射击指挥流程,集中破解战斗力建设难题。从战法训法迭代创新到实兵对抗演练,合成、联合、体系等成为营党委讨论最多的关键词。
才下演训场,又进“中军帐”。演练结束后,部队第一时间组织全面复盘,官兵齐聚一堂,回顾演练环节,总结经验教训,着重针对存在问题研讨原因、制订方案,为今后遂行任务消除短板弱项。
“学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自己差距大。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军事养成,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有可能沦为‘烧火棍’,在未来战场上,只有真正实现凝智聚力,才能把握更多胜算。”该营维护保养班副班长洪泉在复盘会上说。
着眼防空部队全时使用、全域作战的战建要求,这个营还积极构建体系化战法训法模式。近年来,他们利用与空军部队“互为对手”联演联训契机,及时优化指挥信息系统,打通联合空情指挥链路,探索构建联合防空体系网,不断推进跨军兵种防空一体化,实现了陆空空情一张网、态势一张图、作战一盘棋。
该营紧密结合部队实际,鼓励官兵走出单位、走到厂家、走进院校,一大批防空精兵在交叉互学中加速成长成才。他们注重发挥技术室孵化功能,充分调动官兵积极性,以主战装备训法战法为主要攻关方向,引导官兵在集智攻关中优化作战编组、深挖装备潜能,3项装备技术革新成果被上级采用转发,体系作战能力不断提升。
该营干部龚海波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兵走出去,他们的视野和思维都在不断拓展更新。带着体系思维思考,进入体系作战练兵,与其他部队一起探索破解练兵备战瓶颈已经成为官兵们训练的常态。
近年来,他们紧紧围绕“高原作战制胜机理”“武器装备作战性能”和“严寒条件官兵作战能力”展开作战研究和战法运用探索,参加重大演训活动,立足作战地域特点环境,总结梳理20余项战法训法经验,全域机动、全域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梁晨 罗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龚阿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