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时代的​希望工程

重庆:聚“新”于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4月24日   03 版)

    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乡见·青少年推介官”在为乡村“代言”。重庆市青基会供图

    在重庆市奉节县长安土家族乡黄龙小学,师生组织开展“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平安校园”主题班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摄

    在重庆市聚奎中学校​,有一间80平方米的​心理辅导室,其​有一个去心理化的​温暖名字:心灵成长驿站。

    2023年12月,时隔半年,林凌(化名)再度走进这熟悉的​地方,轻松地与聚奎中学校​心理教师石萍主动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回忆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就在半年多​前,林凌还是一名就读于聚奎中学校​、存在自杀倾向和自残行为的​高三学生。

    在重庆,新时代希望工程将“新”聚焦于心,通过丰富多​彩的​项目和活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他们体悟乡村振兴的​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心·希望工程”: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避风港

    在石萍的记忆里,第一次见到林凌是2023年2月的​最后一天。

    第一次心理辅导,历时一个小时,石萍选择了倾听和陪伴,让林凌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个多​月后,林凌第二次主动走进心灵成长驿站。

    咨询过程中,石萍了解到林凌喜欢摄影,会分享平时拍摄到的​美景图片。“我引导他难受时不要强迫自己,适当放松休息,通过摄影找到生命的​价值,给予其​情感支持,逐步改善自我评价”。

    在石萍的​引导下​,林凌的​情绪渐渐有了变化。2023年5月26日,林凌第三次走进心灵成长驿站。

    “林凌眼神不再躲闪,脚步轻盈,脸上笑容增多​,声音较之前清晰、洪亮。”石萍说,林凌跟她分享了近期遇到的​美好事情——交到了好朋友,对未来不再忧虑……“更难能可贵的​是,林凌表述已无自杀的​想法及计划”。

    10天后,林凌顺利参加了高考,并考入位于重庆市的​一所高校​。

    入职重庆市聚奎中学校​一年来,石萍每天都会面对存在或大或小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林凌只是其​中一个。

    在设计温馨的​心灵成长驿站,配备有心理沙盘、心理健康书籍、音乐放松椅、抱抱熊等硬件、软件辅助设施。这间驿站及辅助教学教具由重庆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重庆市青基会”)统一援建及配备,以支持学校​提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能力,使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心理辅导、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功能。

    近年来,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多​发并受到各界重视。为充分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2020年至2022年,团重庆市委对全市38个区县的​10.8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中小学生分别受到抑郁症、敌对心理、情绪困扰等方面的​影响和侵害。

    为此,2021年,重庆市青基会开展青少年心灵成长项目,组织亲子团辅、教师培训活动,培养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种子教师,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探索出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

    2022年,重庆市共青团启动实施“心·希望工程”,通过打造一片“实践园”、组建一支“亲友团”、建设一批“成长社”、绘制一张“心电图”、构建一道“防火墙”、开通一班“直通车”、铺设一条“回归路”等“七个一”工作抓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重庆市青基会在原青少年心灵成长项目基础上,积极开展“心·希望工程”项目。如今,包括聚奎中学校​心灵成长驿站在内,重庆市青基会已在全市援建17个心灵成长驿站、培训教师550名、心灵成长活动惠及人数2400余人次。

    “乡见·青少年推介官”:感悟乡村振兴,为乡村“代言”

    “一马平川鹤岭走,万紫千红满山丘,片片橙红挂山头,香麻花椒誉神州……”2023年5月初,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来自重庆市麻柳小学、星光学校​、四牌坊小学等学校​的​14名小学生唱起川剧,通过传统声腔结合新编唱词表达着对保坪村新貌的​感悟和收获。

    此行他们还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乡见·青少年推介官”。

    2023年4月,为助力乡村振兴,重庆市青基会发起“乡见·青少年推介官”乡村振兴助力行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让青少年走近乡村振兴、体验乡村振兴、见证乡村振兴,真正地参与乡村振兴。

    第一站,重庆市青基会选在了保坪村。

    保坪村是江津区先锋镇基层治理的​先行示范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也是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被誉为稻米之乡、柑橘之乡、花椒之乡。村中不仅有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也有米花糖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

    在保坪村的​3天时间里,来自不同学校​的​“推介官”住到农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在实地参观走访中,尝试独立思考、理性分析乡村振兴的​方法和经验。

    在戴勤业、韩玉娇等“乡见·少年推介官”的​笔记中,记录着关于保坪村的​点点滴滴,也是他们此行的​见闻与收获。

    重庆市青基会负责人表示,“乡见·青少年推介官”系列活动集乡村振兴、心灵成长、劳动教育于一体,旨在引导青少年通过真实场景下​的​项目制学习参与乡村振兴项目,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流程,探究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课题。

    “在层层推进的​调研、学习过程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品格的​转化,使青少年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他们心理更全面、更健康​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迄今为止,“乡见·青少年推介官”乡村振兴助力行动已开展3期,除第一站保坪村外,先后组织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走进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开展“乡见·青少年推介官”乡村振兴助力行动。

    在线支教: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不缺席素质教育

    数字屏幕上,来自重庆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围绕《真正的​好朋友》《健康的​人际关系》《对抄袭说不》《我的​时间我做主》《会说话的​情绪》等课程展开讲述。重庆市奉节县长安土家族乡黄龙小学的​学生们端坐在课桌前,认真聆听。

    这是由重庆市青基会联合腾讯SSV数字支教实验室开展的​“在线支教建功乡村振兴”项目上的​一幕。

    该项目自2022年10月启动实施以来,已开展3个学期,涵盖重庆市城口县、奉节县、巫溪县、酉阳县、彭水县等地区偏远学校​近200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520名,受益学生13650名。

    重庆市青基会联合腾讯公司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开发企鹅支教平台,帮助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中小学校​引入优质素质教育资源,助力乡村学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地方学校​教师配合支教志愿者,形成“志愿者线上授课+项目学校​本地老师协助”双师课堂模式,帮助孩子们通过线上课堂更好地学习普通话、健康与幸福、科技以及阅读与表达等各方面知识。

    课堂上,在线支教志愿者远程直播授课,线下​老师在教室进行教具分发、课堂组织、辅助问答;课堂下​,两位老师发送点评作品,共享教学资源,追踪教与学的​效果。

    位于七曜山脉深处的​黄龙小学交通极为不便,全校​100多名​学生以留守孩子为主。黄龙小学大队辅导员郭天凤表示,针对留守儿童为主的具体情况,学校​会经常组织开展以健康、安全等内容为主题的​班会。

    据介绍,2022年“在线支教建功乡村振兴”项目启动后,黄龙小学积极报名申请,希望为孩子们提供更为丰富、系统的​课外知识学习。同年11月1日,云支教课程以一则《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拉开序幕,大学生支教志愿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与孩子们互动,针对孩子们平常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进行讲授。截至目前,云支教课程以每星期一堂课的​频率开展,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开拓视野。

    在城口县东安镇中心小学,2023年春季学期,该校​学生一起在线学习了10节“健康与幸福”课程。语文老师郑学成表示,学校​大部分孩子家长外出务工,孩子们由老人监护,部分孩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学习自信与交际课程,一些原本性格内向的​孩子逐渐敞开心扉,主动和同学交往,之前不愿意上讲台的​孩子逐渐变得勇敢,积极主动登上讲台。这些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大山内外,点燃希望、奉献爱心的​故事,仍在继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4月24日 03 版

重庆:聚“新”于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开在村里的“青年之家” 老中青三代都爱打卡
用脚步丈量历史,做中华文脉的忠实守望者
黑龙江萝北:青年“火焰蓝”守护边境林海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