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在平均海拔4455米的高原挑战冻土施工,齐喊劳动号子,在123天里再筑1142公里“天路”。
如今,他们在被誉为“大漠新丝路”的又一条高原铁路——格库铁路(青海段)扩能改造工程项目上(以下简称“格库项目”),创新建筑技术。
他们是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一群普通的年轻人。
“现场挖孔桩突然出现了大量地下水……”一天深夜,与以往一样还在办公室加班的王振伟,接到同事电话心中一紧。
他放下电话,抓起厚重的工作服边走边套,夹着图纸和笔记本,往现场赶去。
组织技术人员对地下水位进行更细微的分析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调集施工队伍和物资材料,对地下水位浅的桩基进行加固和处理……经过现场勘察分析,王振伟迅速作出决策,并与业主和监理单位紧急沟通。
随后几天,他几乎彻夜未眠,守在施工现场,监督着每一项工作的进展。
格库铁路连接青海、新疆两地,是继兰新通道、临哈通道后的第三条铁路出疆大通道,承担着新疆南疆地区与青海、西藏中东部、西南地区等地的货物运输和部分旅客运输。随着货运增量势头不断提升,线路运输能力接近饱和,扩能改造势在必行。
格库项目工程含迁改、路基、桥涵等相关配套工程,沿线高寒缺氧、风沙较大、盐碱地带蚊蝇肆虐,专业施工接口多,施工协调配合难度大。
王振伟和同事们采用全新的施工方法——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将现场混凝土构件进行预制,运往现场组装。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能有效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
4月末的格库项目现场,天气阴晴多变,沙尘暴不时来袭,对于这样的环境,这群年轻人早已习以为常。
而锻造他们这一坚毅品质的,则要从此前的再筑“天路”项目说起。
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22年6月,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参与青藏铁路格拉段32个车站126组道岔和56个车站信号系统更换升级(以下简称“格拉项目”),向再筑“天路”发起挑战。
当前奋战在格库项目的这些青年,正是再筑“天路”的原班人马。
格库项目副经理刘艳东曾担任格拉项目副经理。启程赶往项目一线时,他的儿子刚出生没几天。
“预想到条件艰苦,任务艰巨,但没想到这么难。”刘艳东人生中第一次坐救护车,就是在这里。
第一次来青藏线,当天晚上就投入工作,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因为工作太投入,精神比较紧张,起初刘艳东并没有感觉到身体不适。但回到县城住地后,身体就发出警报。“头像要炸了一样疼,感觉脑子要跳出来。”
刘艳东被救护车直接送到了拉萨的医院。但一周后,他再次投入项目一线。
在荒无人烟的高原,刘艳东和同事们一直坚持着,他开玩笑说“看到山坡上窜出的小老鼠都觉得挺可爱的”。
在这里,他们遇到诸多挑战,在人类难以生存的“生命禁区”,不光人缺氧,机械也缺氧。
“低海拔地区往往几分钟就能锯断的钢轨,在这里半个小时都锯不断,机械的施工效率下降到不足低海拔地区的一半。”格库项目总工程师、时任格拉项目总工程师张崇清,是一位资深的铁路工程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和同事将制氧设备和机械设备进行有机结合。
2022年10月30日下午,那曲站最后7组道岔更换完成。他们安全高效地完成了1142公里的“天路”再筑任务。
刚毕业就投入新疆相关项目的张崇清,在新疆一待就是11年。第一次离开“天山”,就遇上了更具挑战的“天路”——格拉项目。格拉项目结束,他又无缝衔接到格库项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