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研究员,是什么支撑着你带领团队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
“首先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它支撑着我们在科技强军领域抢占制高点、争得主动权。”5月13日,在空军某部举行的“学习先进典型、加速转型跨越”主题团日活动中,面对该部机务岗位95后干部蒋瑞杰的提问,国防科技大学90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鑫回答说。
5月12日至13日,“挺膺担当奋进强军新征程”军地青年典型走基层分享交流活动走进该部,方鑫作为8名军地青年典型之一,与官兵们分享了自己在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为提高战斗力贡献青春力量的故事。
该部近年来先后完成多项重大演练演训任务,是一支重要的空中力量。随着空军的加速转型,该部正在加紧换装新机,站在新起点上,他们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跨代改装,对于机务人员来说,几乎要从头再来,但大家都干劲十足。”听了方鑫的故事,蒋瑞杰表示,“我要在自己的机务岗位继续奋斗,为部队战斗力贡献力量。”
从5月6日开始,青年典型们深入部队一线、走进军地院校,通过事迹分享、互动交流、观摩学习、实践体验等形式,与青年官兵和高校学子共话强国强军使命担当,激励广大青年持续以青春奋斗姿态在岗位建功。
“航母降落区域那么小,舰载机飞行员为什么总是能如此精准地在甲板上降落?”5月12日下午的座谈中, 95后飞行员张鸿展向前来交流的海军某部舰载机飞行员张敏提问。部队正在改装,张鸿展和战友们都觉得“赶上了好时候”,但新装备也带来了不少新挑战和新压力。
“夜间着舰是我们前进路上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有人把夜间着舰形象地比喻为在漆黑夜晚蒙着眼睛驾驶时速200多公里的汽车飞驰。”张敏向张鸿展讲述起自己的经历,“精神的紧张和未知的恐惧,让飞行员的身体和心理都经受严峻考验,容易出现‘海天倒置’飞行错觉。”
“为了让航母真正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我和战友们互相鼓劲、与自己较劲,既苦练技术、又练强胆略,夜以继日地啃教材、查资料、背数据、画图表……经过一次次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攻克夜间着舰难关。”张敏说。
“舰载机飞行员苦练精飞、搏击风浪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张鸿展与张敏交流后深受鼓舞,“我要尽快完成改装,与战友一起驾着新型战机守卫祖国的天空。”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来自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山供电公司的青年典型贾春贺,与官兵们分享了自己在艰苦条件下奋斗创新的故事。她说:“我将与你们一起奋斗,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把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的电力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伴随着战机轰鸣声,军地青年典型乘车离开营区。车上,方鑫打开了自己的电脑,整理这两天了解的装备情况、未来技术与人才培养需求,一个关于科研创新的新思路正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