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莆田部分地区彩礼过高问题在网上引起热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联系莆田当地文明办了解到,近年来,莆田持续推进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移风易俗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虽然部分地区仍有高价彩礼现象,但大多数地方已得到有效控制。
余雪芳是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一名宣教工作者。今年是她来到度尾镇工作的第七个年头,过去几年,向基层群众宣讲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是余雪芳的一项重要工作。
“刚来到镇里时,就听说有些村彩礼比较高,经过这几年我们不断下基层开展各类宣教活动,彩礼金额降低了不少。”余雪芳说。
早在2018年,仙游县就开始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问题。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全媒体矩阵进行宣传,并发动乡镇基层干部深入村镇,分发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横幅,摸排有未婚青年的家庭,进行入户交流和座谈。
“除了这些常规宣教工作,我们还把‘反对高价彩礼’的观念融入村民们爱看的地方戏曲。”余雪芳介绍,度尾镇的文旦柚是当地特色农产品,地方宣讲队据此编排了一台小戏《柚为媒》,讲述古代的两个人不要彩礼、结为连理的故事。
近些年,仙游县的很多村已把抵制高价彩礼写进了村规民约,有的还规定彩礼要在6万元以下。当地政府把“自觉抵制高价彩礼”这一项纳入“最美家庭”“五星文明户”等文明称号的评选标准。逢年过节送戏下乡时,乡镇干部会在乡亲们面前,邀请获得文明称号的村民及家庭成员上台领取荣誉证书,并赠送小礼物,通过这种正向引导的方式,鼓励村民讲文明、树新风。
树立榜样的工作坚持了几年,余雪芳明显观察到村民价值观念的改变。过去,村民会攀比彩礼高低,现在,如果谁家彩礼要得高,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移风易俗必须从改变群众思想认知开始。为了推进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工作顺利在基层铺开,莆田市荔城区把辖区内的祠堂、庙堂、教堂等场所活用起来,结合城乡群众的风俗习惯和生活实际,采取富有莆仙民间文化特色的微演艺、俚歌、三句半、莆仙戏、讲古会等通俗化、故事化、图文化形式,让“三堂”变为“文明礼堂”。
各镇街依托现有的“三堂”场所资源,本着“一村一亮点,一堂一特色”的原则,将其打造成理论宣讲、道德传播、文明践行、暖心服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同时,结合农时节气、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月行一善”等暖心公益服务项目,完善“常下乡”“常在乡”机制,为农村群众开展义诊、义剪、义修及政策解疑释惑等,在惠民生、暖民心过程中,广泛深入开展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群众日常生活。
荔城区北高镇副镇长张霖霖说,出现高价彩礼,很多时候是家里老人一时难以转变旧观念,把高价彩礼和个人面子挂钩。在老人经常聚集的地点开展文明宣讲活动,听得多了,慢慢也就能接受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北高镇青年许慧卿2023年年底刚结婚,10万元彩礼全部给了小两口,用来建设新家庭。
许慧卿认为,结婚毕竟是一件喜事,也是一件人生大事,有很多传统开销没办法省,量力而行、不攀比就好。“我了解到,周围结婚的朋友,彩礼钱基本都给了小两口。”许慧卿说。
余雪芳介绍,度尾镇政府留意到婚礼费用高的问题,为年轻人组织集体婚礼,既有婚礼的仪式感,同时也能减少年轻人办婚礼的经济负担和繁琐事务。
吴艳燕在2020年1月参加了度尾镇的集体婚礼,她把那次集体婚礼看作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她回忆,那天一大早,新娘们集体梳头化妆,一起坐婚车,在“金童玉女”的带领下,从镇政府出门,走上为集体婚礼搭建的舞台。“真心推荐准新人们有机会都来报名参加。如果是自己筹备婚礼,每一个细节都要操心,一场婚礼办下来非常累。”吴艳燕说。
“一场出彩的集体婚礼也是一次文明嫁娶的宣传活动。”余雪芳说,婚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推动婚俗改革,就要把工作做在日常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