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西辛房村入职报到的第一天,当时即将满23周岁的张妍就被带上了山,一起为正在打造的农耕文化泥塑景观扎稻草人。从小生活在门头沟区,她又凭借新身份——乡村振兴协理员回到西辛房村工作了3年半。
5月9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西辛房村农耕文化泥塑景观基地,张妍高兴地介绍着由村里打造的几十个展示农耕动作的泥塑人,这里是该村特色项目之一。“如今每到周末,这里都会迎来大批周边居民,扎帐篷、露营烧烤、采摘,吹着山风,享受惬意的田园生活。”
什么是乡村振兴协理员?《北京市乡村振兴协理员管理办法(试行)》提到,乡村振兴协理员的工作职责是协助加强农村党建,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治理水平,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记者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查阅2019年-2023年乡村振兴协理员招聘公告统计显示,自2019年北京首次公开招聘乡村振兴协理员以来,有2300余名应届毕业生应聘成为乡村振兴协理员,工作地遍布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等13个涉农区。今年,北京还将招聘458人。
乡村里最年轻的“建设者”
张妍觉得,自己与乡村特别有缘。“不仅自己的户口在门头沟的深山区,就连大学期间到日本交换学习时,学习居住的地方放眼望去也全都是农田。”2020年,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张妍看到了乡村振兴协理员的招聘公告,“爱探索”的她报了名。
张妍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这份工作让她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农耕种植。“锄地时要‘前腿弓后腿伸’,韭菜种植久了要挖出来倒根……”尽管主要负责的是党建工作,但她还是跟着村里的人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
因为有过几次主播的经历,她还通过了乡镇选拔去培训基地学习相关知识。这阵子,她又有了新计划,“我想通过发短视频和图文的方式好好宣传一下我们的村庄”。不过,张妍坦言,初到村里工作时,如何与村民打交道,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在张妍看来,北京的乡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大家提到北京时想到的都是繁华都市,但是真正投入乡村工作,才理解乡村振兴不只是存在于书本上的名词。当我们把韭菜苗种植到地里,观察到它们正在蓬勃生长,当我们参与泥土稻草人制作,也感受到传统稻草人焕发了新的活力,一系列的场景都能让我切实感受到乡村蓬勃的生命力。”
报名北京昌平区的乡村振兴协理员岗位时,李密(化名)是为了“生计与理想”。
“我需要找到一份工作,也愿意尝试在自己扎根的地方进一步成长。在自己长大的区工作,这不仅代表离家近,更让我有归属感和荣誉感,更能激起我的奋斗心。”就这样,25岁的李密已经扎根昌平的乡村两年多了。
她坦言,一开始非常不适应,想过退缩,也时不时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有些陌生工作仍旧会让我觉得力不从心,也时常会挨批评。不过,跟村民打交道时的暖心小事,村委干部对我的好评,都让我觉得值得。”
李密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下村看望村里老党员,一名退休老村委会干部握着她的手,说了好多次“好,真好啊,年轻人”。在李密看来,这是乡村对年轻人的亲切与希冀,“我甚至觉得在前辈的眼里看到了星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里依旧缺少年轻人是不少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年轻的乡村振兴协理员的到来,为乡村工作注入了一抹活力,成为乡村最年轻的建设者,他们也成了村里的“团宠”。
走访西辛房村时,村干部们不时称赞着张妍,他们希望张妍能在服务期满后留在村里继续工作。李密期待着拿到《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也希望自己服务期满后考公成功,继续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乡村将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
“趁现在年轻,也有时间,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考乡村振兴协理员看看呢?如果真的考上了,我就可以为大兴的建设出一份力,让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00后吴家芃是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不久前她报名了今年的大兴区乡村振兴协理员岗位。
虽然是第一次了解到这一新职位,吴家芃还是觉得“机会来了”。她笑称,一次和朋友聊天时还在感慨,大兴新城发展飞速,“小时候磕磕坎坎的烂石子路也变成了大马路,有了新地铁、新机场、大公园、新小区,一切都让大兴变得越来越好”。不过,她觉得,家乡建设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这一岗位“让家乡变得更好”。
作为吴家芃的学姐,00后于梦凡担任怀柔区宝山镇小黄木厂村的乡村振兴协理员已经近一年了。每天驱车从市区赶往乡村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她也乐此不疲,因为自己有家乡情结,“爷爷奶奶家在这里,有机会回到家乡工作也很棒”。
如今被借调到镇政府,她参与了乡镇水务工作,如全镇供水、美丽乡村的污水改建、河长制工作推进等。“之前从未感受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到这里才发现乡村确实有很多需要振兴的地方。山里的一些村庄甚至连供水安全都没有保障,条件仍然比较艰苦。”
当依靠自己的努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时,于梦凡感受到了工作中的成就感。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基层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冬天乡村气温比城区更低,防火防汛人员还需要前往距离最远的村庄——郑栅子村,进行管道摸排。“条件非常艰苦,数九寒天的天气里要开车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再进行细致排查,防止水管漏水。”
即便如此,她还是希望最终能够留在本单位工作。“村里还希望我能够协助第一书记,将本村的特色经济发展起来。”
据了解,乡村振兴协理员列入北京市“三支一扶”计划,5年合同期满后,在鼓励乡村振兴协理员扎根农村基层的同时,为他们组织开展定向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项招聘,并支持他们继续学习深造,多渠道促进乡村振兴协理员期满人员就业创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公告显示,北京市部分事业单位面向首批合同期满的乡村振兴协理员进行定向招聘,全市共计划招聘138人。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招生就业办老师王站站谈到,乡村振兴协理员作为近几年新兴的岗位,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岗位的出现,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几年该校毕业生中,虽然最终入职该岗位的人数不多,但学生反馈普遍较好,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岗位。“选择这一岗位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也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决心。”
在王站站看来,年轻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协理员岗位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和活力,能够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同时,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乡村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
这也是拓宽就业的新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乡村地区的人才匮乏问题日益突出。我们鼓励和引导年轻大学生到乡村工作,不仅可以为乡村地区注入新的人才资源,也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
不过,王站站也提醒说,乡村振兴协理员的工作并非坦途,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复杂的乡村环境和多元的挑战,这需要具备坚韧的意志、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对乡村的深深热爱。“学校也会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期待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