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在台北听听那冷雨

刘一冉(16岁)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1)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20日   07 版)

    那日雨中漫步台北,肆意地嗅着空而迷幻的雨气,不禁想到了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重温先生曾经穿过的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街短巷,感受“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体味“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那份家国情怀。雨滴滴答答,我仿佛听到了一位老者借雨声流淌而出的祖国统一的期盼之声。

    台北归来,余光中先生的影子挥之不去。一段时间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固然没有余光中先生那样的文笔,那样的才思,但余光中先生带给我的温暖,让我知道青春年少应有的模样。

    北京三十五中的前身是志成中学,志成中学有李大钊先生“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材,有志者事竟成”之夙愿。“志成精神”是三十五中的灵魂。去年是百年校庆,而我们这届高一恰好站在了新的一百年的起点上。余光中先生“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声声入耳,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自律专注学习,是中华学子青春应有的模样。

    五月绵绵细雨,总会忆起台北的雨,忆起“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忆起“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从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雨,连接着天与地。中间的四点,就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更应是中国的骄傲,中国的思想。正是青春飞扬的我,不仅应有学习上的自主、自律、自觉,对自己热爱的事情全情投入,还应有心怀他人、关注社会的模样。校园中俯身拾起垃圾,将其投入垃圾桶;值周生不够我补位;发现教学楼里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按期更换学习园地时事材料……

    余光中先生古屋听雨的情怀,我懂;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烈士,我懂;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上数星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可以上天去摘星星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我懂。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此时锻造自己,是青春应有的底色。

刘一冉(16岁)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1)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20日 07 版

读·行
柳青:文明进程与文学担当
携书漫游 探寻祖国壮美山河
进藏“大北线” 拾一路《金青稞》
在台北听听那冷雨
在人生的岔道口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