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智慧笔不“智慧” 推进教育信息化别脱离实际

胡欣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29日   08 版)

    “体验下来意义不大,却给孩子和家长增加了很多麻烦”“家长们感觉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有必要吗”……近日,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持续收到闵行区部分家长的投诉,称孩子学校正在推广使用的一种“智慧笔”让他们烦不胜烦。(上观新闻 5月27日)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教学,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当是大势所趋。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推进“互联网+教育”过程中,不时滋生各种事端。梳理一下媒体的报道,大抵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一是学校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指定品牌的平板电脑,不仅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让人怀疑是否存在某种利益输送。二则是不顾学生实际需求,用推进信息化装点门面作秀,以达到某种“宣传”效果。

    不过,上海市闵行区部分学校推广使用的“智慧笔”,却不能简单归类于上述的某种类型。智慧笔由学校免费提供,只要学生不损坏就不涉及费用问题;老师可以使用智慧笔批改,对错情况也同步上传,既可以用于精准指导教学,也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可谓是“双赢”之举。

    然而,听起来很美的“智慧笔”,推广之后却成了给学生和家长添堵的“烦恼笔”。首先,智慧笔需要配套使用专用的教材和本子,而普通的教材和本子平时也会备着,这就导致孩子书包里每天要背两套教材。依赖智慧笔的日常学习并不仅是换了一支笔那么简单,“书包比以前重多了,有时候拎一拎感觉得有30斤了”。让小朋友们背着这么重的书包上下学,于心何忍?

    其次,正如部分家长所言,智慧笔出于采集的需要,既不能擦除,也不能使用修正带等常见的文具,为了提升采集效果,改善作业的统计数据,孩子们不得不先在普通的练习册上做一遍,随后再用智慧笔誊写到数字化专用教材上。一份作业要写两次,无疑加重了孩子的作业负担。而且,智慧笔必须配合手机上的相应App使用,这又让一些没时间陪着孩子写作业的家长受困于电子产品管理难题。

    智慧笔并不“智慧”,原本是为了提质减负,实现精准化教学,结果却事与愿违,大大加重了孩子和家长的负担,加之该智慧笔配套的App数据极其不准确,没什么参考价值,带来的收益与宣称的大相径庭,怎能不让家长们怨声载道?

    学校推广使用智慧笔,其初衷当然是好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以笔者之见,最起码有两个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一是准备使用智慧笔之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到其技术是否足够成熟。简而言之,目前所暴露出来的配套使用的专用教材和本子、孩子写两遍作业以及App数据极其不准确等问题,都印证了其在技术层面尚存在诸多硬伤,根本不具备推广价值。决策之时,难道没考虑过这些实际问题吗?对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是被相关商家的宣传“蒙蔽”了,还是没有用心琢磨过?

    二是即便智慧笔的诸多技术硬伤已经克服了,是否需要在小学推广,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小学阶段的作业,按理应该不是很多,难度也不会太大,学生存在什么问题,其实基本上一眼便可以知晓的,使用智慧笔是否有点“画蛇添足”呢?会不会存在过度数字化和滥用数字化的倾向?

    智慧笔不仅不“智慧”,还成了给学生和家长添堵的“烦恼笔”,警示我们如何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好事做好,必须慎之又慎。简言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千万别脱离实际。唯其如此,好经才能不被念歪。

胡欣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29日 08 版

“青椒”的成长通道不是“拼论文”
一条臭水河暴露了多少问题
​智慧笔不“智慧” 推进教育信息化别脱离实际
拿高薪的聘任制公务员很香也很难
纠正“饭卡手机”问题要疏堵结合
助科研长跑者一臂之力
窃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