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让青春在高原战位上熠熠闪光

李国涛 刘大辉 李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30日   06 版)

    近日,西藏山南军分区战士康厚宏(左一)和战友在哨所执勤。曾厚望/摄

    初夏时节,西藏山南军分区肖哨所,战士康厚宏手握钢枪,警惕地值守在哨位上,仔细地观察着边境动向,不漏掉一个盲点。眺望边关,迎着冉冉升起的旭日,皑皑群山与哨所周围凌寒绽放的杜鹃形成一幅壮美的画面。

    康厚宏入伍前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怀揣着“好男儿,参军去”的梦想,来到高原边防线上。据了解,在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大学生士兵在义务兵群体中占比已经超过七成。

    “很庆幸,我们的青春是迷彩色。”和康厚宏一样,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00后大学生,携笔从戎来到西藏山南军分区的边防连队,他们扎根雪域高原,用坚守身影诠释初心信仰,让青春在边关战位上熠熠闪光。

    巡逻

    费叶胜是康厚宏的同学兼战友,入伍前,他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刚来到边防连队时,由于寒冷缺氧,费叶胜夜里经常失眠,体能训练也时常掉队。

    为了克服高原反应,他常常在战友休息时间背着沙袋练长跑,晚上睡觉前,加练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经过1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的体能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下连两个月后的一天,费叶胜获得了参加连队巡逻任务的机会。那时,山间仍有积雪,巡逻队伍要征战的是位于海拔5000多米的某山口。

    连队老兵提醒他,巡逻路上山高坡陡,要学会“手脚并用”攀爬;一路上嶙峋的山石遍布,要提高警惕,“赤手空拳”容易被尖石划伤;不要盯着被阳光照耀的白雪,否则眼睛会被灼伤。于是,费叶胜戴上了防眩光护目镜和手套跟随巡逻队伍踏上边防线。

    一路上,湛蓝的天空和澄澈的湖水相映成趣,风景美不胜收,但累得气喘吁吁的费叶胜已经无心欣赏风景。“咔嚓!”巡逻途中,参巡官兵察觉脚下的坡路有所松动,由于积雪渐渐消融,在“冰崖雪坡”上行进需要十分谨慎,他们迅速改为匍匐前行,顺利通过这段雪坡。

    费叶胜和战友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到达位于海拔5300多米的山顶点位,他和战友们整齐列队、庄严宣誓:“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边防有我在,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几乎同时,康厚宏写下了上哨申请,成为同年兵中第一个上哨所的“佼佼者”。来到肖哨所后,作为守哨官兵中最年轻的一员,他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康厚宏很快便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技巧,上哨执勤的经历也让他深切地感受到“执勤一分钟,警惕六十秒”的职责使命。

    二次入伍的蒋金希下连后来到了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无名湖边防连,入伍前他就读于成都工业学院。

    “无名湖,无名却有名,无湖而叫湖。”在蒋金希的想象里,连队似乎应该建在一个漂亮的湖边。但来到边防线上后他才发现,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无名湖这个诗意的名字背后,是官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矢志戍边的追求。”在无名湖边防连坚守了17年的老兵黄天文说,一茬茬无名湖官兵戍守在这荒芜之地、生命禁区,就像无数水滴汇聚于此。

    守卫无名湖两年来,蒋金希执勤眺望过群山连绵的边境线、攀登过遍地嶙峋碎石的巡逻路、蹚过齐腰深的积雪……然而,最让他难忘的还是,他作为哨所升旗手,在新年第一天和连队官兵一起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当时,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看着五星红旗在山巅哨所前冉冉升起,蒋金希感到热血沸腾、无比自豪。“卫国戍边,无尚荣光,这就是青春的意义!”蒋金希激动地说。

    比费叶胜、康厚宏早一年来到高原边防的上等兵刘广傲,是河北北方学院的毕业生。他读书期间学习的是体育教育专业,还取得了跆拳道项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来到边防一线后,在一次次体能考核中,他的成绩非常拔尖,破格被选拔为连队的“兵教头”。

    连队驻地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之巅,官兵在3公里长跑训练时常常出现岔气、呼吸急促、抽筋等情况,刘广傲结合自己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给官兵们讲解跑步训练过程中调节呼吸的技巧和长跑前热身训练的方法。

    此外,他还经常给官兵们传授搏击格斗招法,为官兵们解答训练中的“疑难困惑”。列兵芦嘉兴3公里长跑成绩一直在“及格”边缘徘徊,刘广傲得知情况后主动和他“结对”,常常带着他加练长跑。经过1个多月的强化训练,芦嘉兴的3公里成绩“突飞猛进”,成功突破了“及格线”。

    选择

    “边关青春最动人。”列兵康厚宏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20岁刚出头的他,入伍前是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高材生,就在家人们帮着规划他的成长路线时,康厚宏却主动提出想参军入伍。

    康厚宏有着深厚的军旅情结,他的爷爷康纪芝曾经参加过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从小他心中就埋下了投笔从戎的种子。去年,学长张美瀚从西藏军区退伍返校,登台给清华师生汇报从军经历,他的故事也深深打动了康厚宏。家人们在听他讲述了参军报国的想法后,当即一起摁下“赞成键”。

    2023年9月,康厚宏选择前往条件艰苦的西藏山南军分区服役,如愿成为被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的肖乡边防连的一员。

    参军入伍也是大学生士兵任亚豪的梦想。2019年,任亚豪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科技大学。那年,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有国才有家,正是有了军人的守护,才有了和平安定,繁荣富强的祖国。”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从军的信念。

    他很快向学校武装部提交了入伍申请书,但很遗憾体检时视力没有达到标准。为了实现军旅梦,他做了视力矫正手术,为下一次参军报名做准备。

    第二年,由于他长期熬夜学习,身体过于疲劳,征兵体检结果再次让他“大失所望”。2022年,任亚豪第三次递交入伍申请书,但仍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

    “三次申请参军,三次愿望落空。”任亚豪并没有因此气馁,他开始制订体能升级计划,早睡早起调节生物钟,通过运动健身提升身体素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3年,他再一次报名参军,这次终于等来了入伍通知书。不久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也送到了家中。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任亚豪果断选择了先前往高原边关服役。

    列兵陈鸿宇的入伍经历和任亚豪有点相似。他入伍前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从小他就对绿色军营充满向往,但体重超标一度让他对报名参军“望而却步”。

    大四那年,学校组织他们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一件件先进的武器装备令他欢欣鼓舞。尤其是当他走到那座祁发宝团长张开双臂阻拦外军的雕像前时,参军入伍的愿望愈发强烈。

    “以前我们钢少气多,如今我们钢多气更足了,我也想成为一个将敌人挡在身前、将祖国护在身后的军人。”当时,他已经为参加研究生考试准备了大半年,但还是毅然报名参军,并且主动申请到边远地区服役。为了加强体能基础,实现“瘦身目标”,他每天坚持跑步、锻炼,两个月里减重15公斤,最终如愿通过征兵体检。

    2023年7月15日,他拿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看着手里的入伍通知书和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他曾经当过兵的舅舅对他说:“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当兵一定要趁年轻啊!”陈鸿宇果断选择了前往边关军营。

    对话

    “六一”儿童节前夕,费叶胜来到驻地色乡小学开展国防教育。他为五年级某班的同学讲解国防知识,分享巡逻执勤经历和戍边感悟,激励孩子们刻苦学习、立志报国,让爱国拥军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当时,校园里很多地方张贴着这样一幅宣传标语——不是清华的学生要来当兵,而是想当兵的人考上了清华。它说出了我的心声,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因穿上这身军装而光荣。”费叶胜的国防教育课赢得了台下学生经久不息的掌声。

    今年五四青年节,康厚宏通过视频连线与远在清华校园的同学们开展对话。同学们兴奋地注视着康厚宏,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在哨所上冷不冷?”“戍守在云端哨所,有什么感受……”同学们满怀好奇地问。

    “在哨所除了观察执勤外,我和战友们周末还常常一起包饺子。这里海拔4000多米,很快就立夏了,这里依然非常寒冷,时不时还有大雪、冰雹。但这里有着非常美丽的夜空星景,哨所旁还绽放着绚烂的杜鹃花……在哨所的生活,每一天都很难忘。”

    同学陈泰宇对花卉有研究,他接着问:“哨所环境那么艰苦,杜鹃花能养活吗?”

    康厚宏回答说:“杜鹃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就像杜鹃花一样,我们也要在这片高原上扎根、生长,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训练、学习,履行好卫国戍边的职责使命。”

    康厚宏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视频对话的最后,康厚宏说:“我一定坚定戍边信念,守好祖国大好河山,以实际行动回报同学们的关心厚爱。”

    “五一”期间,上等兵刘广傲电话联系了一同来到山南军分区服役的两位同学。他们三人在大学期间学的都是体育专业,大学毕业后一起选择来到军营,在各自的连队利用专业知识为官兵们服务,受到了战友们的好评。

    “青春有限期,奋斗无止境。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要立足岗位奋斗进取、埋头苦干,用忠诚奋斗托举强军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便是青春最美的模样。”刘广傲说。

李国涛 刘大辉 李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30日 06 版

让青春在高原战位上熠熠闪光
学习英雄精神,争做打赢先锋
我维和步兵营组织多种活动纪念国际维和人员日
南部战区海军某护卫舰支队大理舰开展全课目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