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暂时停留,为了重新出发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晓 记者 许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30日   07 版)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一排白色的平房矗立在湖边,招牌下方配有一行英文“PLEASE LIE DOWN(请躺下)”,平房前面摆着一张颇具时代感的长条座椅,小庭院中搭着篝火木架。每到夜晚,很多年轻人喜欢聚在这里,他们或纵情歌唱,或翩然起舞,或围坐畅谈,共度一段欢乐时光。

    有人觉得这里的“青年在养老”,相关视频引起了网友讨论。但这里既没有照料人的护工,也没有检查身体的医疗设施,有的只是慢节奏、松弛的生活氛围。可以这样说,“养老”只是一个概念或噱头,这里本质上更像青年社区。

    起初,一些创业者推出的这样的“青年社区”被视为短暂的风潮,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股风正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还未营业便有年轻人抢着入住

    今年32岁的路雷雷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岁进入社会打工,一干就是8年。2022年,他踏上环球旅行的征程,沿途结识了很多年轻人,也聆听了很多独特的故事。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年轻人中,有不少是因为生活压力大、遇到挫折而感到茫然无助,想通过旅游散散心。

    “旅行的成本比较高,他们总需要有个地方休息。”路雷雷说,很多人会选择前往东南亚休整,因为那里的物价低廉,但缺点是缺乏社交的氛围。他萌生了建立一个“据点”的念头,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在一起,聊聊人生、感情和理想,在交流学习和亲近自然中,获得重新出发的力量。

    2023年年底,结束旅居生活的路雷雷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曼丢村,租了一间民房和院子,开办了“问巢”。

    “‘问’是学习交流、探索问题,‘巢’是聚集地,希望年轻人能够聚集在这里,通过交流解决问题。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带着问题来、揣着答案走。”他向记者解释店名的由来和初衷。

    本应在今年3月营业的小院在春节前就迎来第一批住户。张优秀到达“问巢”时,这里还没正式营业,与她一样慕名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那时候只装修了3个房间,屋里只有一张床和卫生间。”路雷雷说。

    尽管他一再解释尚未营业,但张优秀执意预订,“我只需要一张床就够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

    张优秀的上一份工作是在深圳开瑜伽馆,高强度的工作、无效率的社交以及家庭遭遇的变故让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当她跟朋友说起自己想去云南度假的想法时,一位朋友推荐了这里,她当即决定来过年。

    除夕夜,包括路雷雷在内的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吃了年夜饭。饭后,他们围坐在篝火旁,闲聊起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人吐槽当下的迷茫,有人畅想未来的规划。”张优秀说,他们就像相见恨晚的朋友,相处得非常愉快,直到现在还会经常联系。

    预订热并不是昙花一现。“还没开始营业时,房间就已经订到两个月之后了。”路雷雷说,目前,7月份的房间也已经订完了。

    暂时停下脚步,积蓄继续前行的力量

    “你这不就是鼓励年轻人‘躺平摆烂’吗?”除了预订信息,路雷雷在社交媒体上收到最多的就是类似带有质疑的私信。但他不以为意,“年轻人需要一个心灵栖息地,需要一个放松自己的空间,更需要短暂脱离以往快节奏的日子,过一段慢生活”。

    旅行带给他最大的感受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生活的方式也不该只有一种。

    为了打造这个治愈心灵的居所,路雷雷从选址开始便煞费苦心。他把“问巢”选址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如果建在生活很方便的地方,年轻人岂不是想点外卖就点、想打车就打?如果这里跟酒店没差别,那我就觉得自己做得很失败。”

    “问巢”提供住宿,屋内陈设极其简单,除了床和桌椅柜子之外,再没其他家具,甚至没有电视。“我们不想让年轻人住进来就宅在屋里。”交流解惑、休息放空、学习技能……路雷雷通过招义工和发动朋友,每天都安排了不少活动,让年轻人可以自由参与。“总之,我得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

    于是,在这个背靠郁葱山林,坐拥清澈湖泊的古寨,年轻人可以看日出日落、打八段锦、练瑜伽、画唐卡、捕鱼种地、穿越雨林……

    张优秀说自己的抑郁症在这里得到了缓解。去之前,她每天晚上睡觉时都会止不住地哭泣,而在这里,她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病人。她和很多像路雷雷一样有正能量的人畅所欲言、围炉煮茶、载歌载舞。“在那种氛围中,不开心的事情我一度全不记得了。”张优秀坦言。

    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她发现,走进这里的年轻人并非“消极遁世”,也不是想摆烂躺平、提前退休。相反,他们虽然有不同的生活烦恼或情感困惑,但依然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只是想暂时停下脚步,积蓄继续前行的力量。

    不想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李洁茹大学毕业后,先是做了半年的设计师,后来又转行做了半年的短视频助理,长时间的熬夜工作让她的身体快要“撑不住了”。半年前,她辞职来到一家名为“好脾气”的“青年社区”做义工,以打工换宿的方式感受当地的风光、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老板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为义工分配了具体的工作内容,有的负责做饭、制作饮品,有的负责拍摄、剪辑等。李洁茹的工作是为入住的年轻人规划每天的活动日程,比如穿越雨林、采茶制茶、蹦傣迪等,每天工作4个小时。

    她观察到,这里的客户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自由职业者,他们会在工作的闲暇住进这里,增进与同龄人的社交;还有一类是工作了几年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有的暂时辞职,有的会休假来这里散心,通过几周的时间休整后,再回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当记者问到对未来的规划时,李洁茹说:“人生一定要设限吗?像现在这样,想去哪里去哪里,想干什么干什么,不也很快乐吗?”

    “有的人23岁结婚、25岁离婚,有的人25岁找到工作、28岁就做出一番成绩,有的人60岁去世,有的人70岁还在环游世界。”李洁茹不想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她认为,在这里最大的收获是能够遇见不同的人,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接触不一样的行业,试图寻找新的职业方向。“我给自己一年的空窗时间,学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寻找喜欢的行业,接下来可能去土耳其滑雪,或者把潜水证考了。”她说。

    在那段时光中,张优秀重新找回了自己,尽管还没有想好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但她觉得生活是有意义的。

    白墙下,“PLEASE LIE DOWN”显得格外耀眼,直译的话,就是“请躺下”。“‘躺平’是短暂的休息,而不是常态。”路雷雷表示,来这里的人都明白,休养之后,还是要背起行囊重新出发。后退不是撤退,而是积蓄力量,只为更好地前进。

    (应受访者要求,张优秀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晓 记者 许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30日 07 版

暂时停留,为了重新出发
广西大山深处有个大学生创业园
在市场调研中增长本领
大学生科创团队:研制“安全卫士”对高端装备“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