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在市场调研中增长本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30日   07 版)

    5月23日,辽宁省2024届智能制造行业高校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在沈阳工学院举行。据了解,本次双选会吸引了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零跑汽车、长城汽车、河北燕山钢铁集团、沈阳地铁集团等全国多个省市的百余家企业,提供了3000余个优质就业岗位。视觉中国供图

    “贵州刺梨产业发展壮大了,但在全国知名度仍旧很低。”贵州大学研一学生兰媛老家在贵州省龙里县,她和几名同学一起为家乡的刺梨产业进行了一次“把脉问诊”。

    5月19日,兰媛和3名同学站上了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研究生组总决赛公开赛的舞台,把为刺梨产业开具的“药方”展示了出来。他们认为,应当打造“原生态营养品”标签,用好品牌养生大咖进行产品推介。

    从贵州刺梨产业到安徽天长芡实,从当代人的“电子榨菜”短剧的发展到室内滑雪场消费营销,从博物馆热、预制菜发展到新兴的陪诊服务……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产业,成了大学生们认识市场、了解社会的调查研究课题。

    完备的市场调查与分析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充分的实践经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总决赛现场采访了解到,大学生团队需要利用半年多的时间,瞄准热点产业,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调研、分析数据,与消费者对话,与企业对话,打磨得出结论;也有大学生团队领取“企业命题”,直击企业面临的发展问题,作出回答。

    此次总决赛承办方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天森全程关注了学生们的调研课题。在他看来,一个个市场调研背后都蕴藏着产业的创新发展,产业发展既涉及民生问题,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择业的发展空间,更引导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需求。

    寻找创新点

    刺梨干、刺梨冻、刺梨原浆……在兰媛和团队成员的行李箱里,装着不少贵州的刺梨产品。

    兰媛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小时候,外婆家的田地里就种着刺梨树,如今,曾经的贫困县焕然一新,龙里县不仅凭借十里刺梨沟吸引了众多游客,还在不久前建成了刺梨博物馆。“这是刺梨产业带来的乡村振兴。”

    “但走出贵州,却很少有人知道刺梨。”于是,兰媛和同学黄煜林、朱怡霖、刘欣雨一起组成调研团队,开始探索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推广。

    起初,他们通过研究资料认识到,“如果产业做得不太好,可以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但来到龙里县的种植基地和合作社,走访调研后,他们发现,“贵州省的刺梨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但存在市场开发的问题”。

    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信息显示,刺梨产品并不太符合大众消费者的口味。“我们向企业建议加大技术投入,进行口感改良。”

    但问题又出现了,口感改良技术成本很高。“企业要做的并非迎合那些不喜欢刺梨的人,而应该推广给能够接受并喜欢产品的更多人,从全国市场来看,这一空间非常大,但目前,当地企业还是倾向于在省内争夺市场份额。”

    作为他们的研究生导师,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熊德斌觉得,“热爱家乡要从研究家乡的产业开始”。在熊德斌的指导下,团队提出当下的刺梨产业应当“改变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保持产品配料表里的原汁原味,这是产品推向全国市场的卖点”。

    今年大年初六,天津财经大学研一学生刘雅萱和刘涵、屈嘉明、李淑娴组成了调研团队,准备瞄准“冰雪热”,对“我国室内滑雪场的消费现状及营销策略”进行调研。

    “我们原本以为室内雪场和室外雪场类似,体验后才发现,在室内滑雪场里,人们不用穿着笨重的雪服,甚至可以穿着半袖、短裤滑雪,这种体验感很不同,非常有趣。”体验了室内滑雪,刘涵自己也被“种草”。

    刘雅萱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们与天津的室内滑雪场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后发现,“室内滑雪也有淡旺季,旺季客流量很大,淡季整个雪场的运营只能堪堪保本,虽然他们尝试了多种广告宣传方式,收效甚微”。

    他们开始走访调研更多城市的室内滑雪场。寒假期间,刘涵来到广州和深圳,其他同学则去了北京、上海。“整个行业市场非常大,也反映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非常旺盛。”

    他们调研后提出,对于模拟机式雪场,消费者看重其交通便利性;对于综合型雪场,消费者尤其是亲子同行的消费者,则偏爱雪圈、雪地摩托等娱乐项目。与此同时,他们还发现,目前室内雪场的设备以进口为主,国产设备在加速研发,“相信随着国产化加速,企业成本会逐步降低,这将为滑雪产品定价留出更多空间”。

    一位企业评委感慨,很多大学生团队能够直击社会问题,用心地帮助企业寻找创新点。“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意识,增强学术价值,调研的高度是建立在大家深度参与项目的基础上,踏实地在田野调查中拿出成果,利用一手数据深入探讨得出结论。”

    在调研中增长本领

    为了了解陪诊服务行业,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二学生刘洋、吴炎蓉和团队成员李金晖、郭千禧一起,“下单”了一次服务,他们想要进行“青年群体为长辈使用陪诊服务的意愿与满意度”的市场调研。

    起初,他们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不少关注问题,在下载了一些陪诊类App后,他们发现,“行业并不规范,这一新兴事物也并未被很多人接受”。为什么?在他们看来,“一方面是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是大家并不了解这一新服务,将自己的父母交给一个未知的人,其实也并不放心”。

    体验了一款服务覆盖了哈尔滨各大三甲医院的陪诊App后,团队成员发现,除了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人员资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以个人名义联系患者,提供服务”。他们认为,“陪诊服务需优先考虑改善陪诊服务提供商的可靠性、陪诊服务提供商对隐私的保护、陪诊过程的后续跟进等”。

    不过,这一次调研也让他们发现,也有地方政府部门为孤老、低保人群主动购买了陪诊优惠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企业、政府在其中大有可为,直面养老问题,这也是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

    “学生从课本理论到市场调研,需要知道企业、公众和社会到底需要什么。”刘天森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调研期间,学生团队还增强了凝聚力,学会了更好地撰写团队策划书,这都将是未来求职过程中的个人竞争力,“在调研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了解真实的社会需求,远比一次比赛意义重大”。

    让学生提前了解市场、认识社会,毕业时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这对高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刘天森谈到,学院注重产教融合和学创融合,“我们鼓励老师使用多教材融合和企业化教材,让老师沉浸式入企,成为半个企业管理者,将企业的先进经验和现实需求带给学生”。

    在上一届研究生入学时,熊德斌曾和学生们提出研究生作3个维度的准备,“一要提升理论素养,二要带着问题、带着理论视角去做贴地行走、作调研,三要把理论与关注的产业结合在一起进行高水平的成果呈现”。

    在他看来,对刺梨产业的调查研究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做正面调研,同时要讲好家乡故事,当家乡故事传播更远后,就成了一个大故事”。

    来到决赛现场见证了学生们的调研成果,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洁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到发展新质生产力,都离不开人,更离不开青年学者。如何将各方有机结合,创新创业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实践窗口,要在每个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创新的种子,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让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融合。高校科研最终要向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这样才能推动整个国家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30日 07 版

暂时停留,为了重新出发
广西大山深处有个大学生创业园
在市场调研中增长本领
大学生科创团队:研制“安全卫士”对高端装备“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