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青年园地

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品格

赵李叶 孟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02日   03 版)

    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与价值观念,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塑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与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新时代新征程,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品格,把握红色文化发展的思想根基、持久动力、价值基础、精神底蕴,是更为全面系统认知与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课题。

    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思想灵魂

    马克思主义作为“魂脉”贯穿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创新成果之中,也成为红色文化的理论来源与思想灵魂。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根本要求。红色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抽象的原则与不着边际的口号,而是依靠实实在在的奋斗、抗争与建设的实际行动。在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党承继马克思主义文化内核,从思想精髓层面为红色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创造性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铸就红色文化信仰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100余年来之所以能够在一次次生死存亡关头一次次奋起,是因为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因此铸就了红色文化奋斗不息的信仰品格。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红色文化的信仰支柱,推动构建红色文化多样化的表达形态与外显样态,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思想根基

    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根”,为红色文化输出厚重的文化支撑与精神滋养。我国幅员辽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将中华民族塑造为一个完整的民族共同体,确立起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这种深植于内心的文化信仰,既确立了华夏儿女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心理凝聚力与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持续为红色文化立根培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沧桑变幻,蕴含着持之以恒的愚公精神、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艰苦奋斗的求实精神、大公无私的大爱态度等精神品质与处世智慧,为红色文化形塑发展模式,秉承中国特色与中国精神,为百年大局贡献中国力量;拓展发展空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元素,提炼总结红色文化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模式;拓宽发展厚度,在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过程中,为红色文化增添新的思想力量与实践支撑,在不断发展中始终明晰根在哪里、不忘初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深层滋养红色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红色文化的血脉之中,塑造起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风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思想结晶、精神品质、道德情操与智慧精髓,也滋养着红色文化的酝酿、生存与发展全过程。

    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是红色文化的价值基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个体对于原乡故土最朴素的情感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归属共同体的依恋与维护、支撑,承担着共同体赋予自身以及集体的崇高使命与责任。近代以来,家国情怀的情感认同中增加了对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孜孜追求。家国情怀的传承也成为孕育红色文化的沃土,成为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基础。家国情怀始终将国与家紧密结合,有国才有家,将国的重要地位印刻在人民心中,同时也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厚重的情感滋养,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危难时刻不计个人生死,将国之大义烙印在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

    家国情怀以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赋予红色文化鲜明的大无畏精神。家国情怀折射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秉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责任担当的话语表达,也深深融进了红色文化基因之中。

    家国情怀将国与家紧密结合,引发人们强烈的家国责任感,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厚植家国共同体意识,勇担社会使命、激发奋斗精神。由此,红色文化弘扬家国归属感,引导人们认真审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关系,并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而不懈奋斗,攻坚克难,汇聚发展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能量。

    理想至上的奋斗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底蕴

    理想至上的奋斗精神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表现出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撑个人、集体克服艰难险阻到达理想彼岸的重要精神力量。理想至上的奋斗精神内蕴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是红色文化发展的精神源泉。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秉承不畏艰险、顽强奋斗的精神在伟大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凝结而成的文化形态,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水乳交融、自成一体。

    理想至上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外延,是红色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核。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以一种集体记忆的精神标识熔铸在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这种初心使命外显为勇攀理想高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奋斗精神,并在这种奋斗精神的激励下,一批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忘乎生死,造就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红色奇迹。

    理想至上的奋斗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升华,是红色文化赓续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人传承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不忘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180多年历史进程,不断奋斗,赓续发展。红色文化也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成为走进“历史中国”的解码语、感受“今日中国”的关键点、展望“未来中国”的投射器。

    (作者赵李叶、孟洋均系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2023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专项课题成果)

赵李叶 孟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02日 03 版

从四个方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
与时俱进推动深度媒介化时代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品格
健全完善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