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那些“写哭了”的毕业致谢里有什么

伍里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05日   05 版)

    毕业季临近,不少大学生的论文致谢内容进入公众视线,成了“催泪弹”。比如,湖北大学文学院一位毕业生写下一篇“诗经体致谢”,经其导师分享后,在社交媒体迅速走红;有人引用“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等诗句,感谢父母始终做自己最坚实的后盾;也有受益于国家专项计划的大学生,在致谢中感谢党和国家,让自己有机会“从山区小县走出去”……

    其实,无论感谢的对象和顺序如何,这些论文致谢都表现出不畏苦难、拼搏进取、知恩感恩的精神内核。例如,致谢亲人,感谢“他们倾尽最好的一切供我求学”;致谢师长,“如同一束光,照亮前方的道路”;致谢朋友,因为有他们,“每一个难关都不再孤单”;致谢自己​,愿“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与每一颗美好的心灵趣味相投、携手前行。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学子也都通过真诚的表述,诠释自己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报效国家和家乡的强烈愿望。换言之,这类故事版本不同,但都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家国力量的支撑下,不懈努力的个体可以飞得更高。

    可以说,论文致谢已经成为更多学子表露心迹、寻求共鸣的方式。之所以动人,正因为它是真性情的自然袒露,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本质上,“论文致谢”这一文体的流行,与时代价值观相呼应。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公平正义、越来越注重人的多元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不甘落后、不惧风雨的赶路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阳光的照拂和同行者的鼓励。

    有网友感慨,写论文致谢“差点把自己写哭了,终不似少年游”。何以如此?显然,这样的心声,是由无数个挑灯夜战、星夜沉思、哭过也笑过的时光所凝聚而成的,它代表了青年阶段最繁花满目也最激情感性的人生印记。更重要的是,在描述奋斗过程、表现情感内涵的时候,“自我怜惜”已被“惺惺相惜”所替代,情感表达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升华,这是众多年轻人一边“泪奔”一边立下誓言的根本动力。在时空的作用下,“少年游”所代表的少不更事、天真烂漫,早已化为负重闯关、渐入佳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许,在“论文致谢体”中,孤独、浮躁的声音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藉​由​共同处境、共同立场、共同目标所激起的重音和篇章,这也是成长所带来的转折点。

    某种意义上,“论文致谢体”的流行,并不只是一次文体的创新,而是一次“集体有意识”的、不拘形式的“大合唱”。在时间和人心的深处,这类表达共同构筑起一座坚实的情感大厦,激励着更多“后生”接续跋涉,越过人生的山丘。

伍里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05日 05 版

那些“写哭了”的毕业致谢里有什么
远离家暴不只离婚那么简单
“霸总”发言遭吐槽 对职场年轻人多些体谅
移动支付时代 有必要让孩子认识现金吗
别让夏令营变成“坑娃营”
以严明的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生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