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2023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3.2万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06日   07 版)

    本报北京6月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亦君)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3)》。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介绍,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3.2万件,同比下降5.8%,其中涉环境污染刑事案件5386件,同比下降11.5%,充分反映了源头治理工作成效。

    杨临萍表示,人民法院深化能动履职、绿色发展、系统保护、最严法治、协同治理等五大审判理念变革,多措并举推进环境资源案件的源头治理。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注重将法治宣传与司法公开、以案释法与司法便民、普法与科普相结合,通过公开审判一批具有标志性典型性的案件,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提升,推动源头治理。最高人民法院带头深入开展司法大数据分析,找准类案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诉源治理更加精准;加快建设“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发挥环境资源条线审判监督指导和解惑答疑作用,促进类案诉前化解。

    最高人民法院当天还发布了《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表示,全国司法系统坚持推动环境司法专门化专业化稳定持续发展,加强环境司法机制、规则、理论同步化建设,切实提升环境司法效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开启新征程上环境司法新局面。

    吕忠梅介绍,2023年,环境侵权案件数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地域分布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案件数量最多的为水污染与噪声污染案件,损害赔偿请求居于首位,争议焦点集中于侵害事实、赔偿责任主体等,凸显人民群众对保护环境权益的新期待、新需求。环境行政案件数量上升,以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行政强制等争议为主,案件审理突出实体合法性审查的特征。环境刑事案发数量再创新低,司法机关加大刑事司法政策供给,更加契合生态环境法益保护的刑事司法特性。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依旧为民事公益诉讼多、行政公益诉讼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更少的状况,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为主;社会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数量不多,但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06日 07 版

如何打开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问责171人
2023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3.2万件
首家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成立
新一代大学生为什么来到敦煌
图片新闻
重人才培养质量 强体育教师教育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