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对话”敦煌研究院

新一代大学生为什么来到敦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06日   01 版)

    近日,中国国家话剧院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前往甘肃敦煌展开为期数天的第一轮创作采风。从敦煌市博物馆、敦煌书局,到阳关、玉门关、鸣沙山、月牙泉,再到敦煌莫高窟,主创团队脚踏实地,沉浸领略璀璨的艺术宝库和壮阔的大漠风情。

    来到敦煌之前,大家已经熟知了很多老一辈敦煌人荡气回肠的坚守故事,于是非常迫切地想知道:更年轻的一代人,又在经历着怎样的“召唤”?

    从常书鸿到一代又一代大学生

    “80年前,常书鸿先生为什么放弃法国优渥的生活,当起了敦煌的‘守护神’?因为他第一次看到敦煌艺术作品的时候,非常震撼,这一下子激发起他的民族自信心。”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回忆,自己1984年第一次看到敦煌画册时,也是类似的心情。

    距离常书鸿来到敦煌已经过去80年,赵声良来到敦煌也已经40年,今天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5月26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敦煌研究院交流座谈会上,剧组主创们带着满腹好奇,向敦煌研究院的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发问——“大家在这里坚守这么多年,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些你们难忘的故事吗?”“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什么来到这里?待遇好吗?”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是湖北武汉人,2000年从武汉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来到敦煌。这些年,虽然外面的诱惑一直都在,但他始终记着樊锦诗说过的话:“与千年洞窟相比,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我们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与敦煌相伴,为保护莫高窟尽绵薄之力,就是极大的幸福。”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学计算机出身,本想当一个程序员,机缘巧合来到敦煌之后,发现这里可以让本专业发挥更大的价值,“敦煌虽然偏僻,但很国际化,最新兴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是1980年生人。上海美术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九色鹿》,让她自小就和敦煌产生了奇妙的联系。长大后,她报考了兰州大学历史系,又坚定地选择了敦煌研究所的硕博连读,成为敦煌研究所的第一名全日制博士。

    感受到大爱,也聊聊“小爱”

    “第一轮创作采风里,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大爱,现在也想听听你们的‘小爱’,能讲讲你们的爱情故事吗?”在《受到召唤·敦煌》中担任主演的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艺兴,提出了一个戳中很多人内心柔软之处的问题。能在大漠坚守已是不易,还能让爱情之花在这里鲜艳不败,必是莫大的考验。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韩卫盟记得,自己是2003年7月14日,和爱人一起来的敦煌,“到了之后,有点打退堂鼓,但是爱人比较犟,她说她喜欢这个地方,她坚决不走,我也就跟着留下了”。

    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副主任王慧慧,也是追寻爱情而来,哪怕茫茫戈壁一度对她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但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我也告诉自己,既然去了,就不要混日子。我研究院史,那么多比我厉害的前辈,面对更残酷的环境,都义无反顾,我觉得能和他们一样守护敦煌,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变得不一样了。”

    从事丝绸之路乐舞研究的在站博士后汪雪,为了敦煌曾放弃一段爱情。“这里有我所热爱的一切,历史、音乐、舞蹈、绘画……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围绕着我,所有美好的人都围绕着我。我特别喜欢音乐话剧名称里的‘召唤’,‘召唤’就是你心里的种子发芽了,本来不会说话的东西,用超越语言的方式,联系到了你。”

    座谈会上,敦煌研究院向中国国家话剧院送出了一株“沙漠玫瑰”。这种植物耐干旱、喜阳光,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既寓意美丽的爱情,也是友谊地久天长的象征。

    召唤更多人对敦煌的心向往之

    赵声良说:“敦煌是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敦煌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地方,创新性是我们今天的艺术最应该继承的。”

    《受到召唤·敦煌》以一场心向敦煌、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将观众带入敦煌文化的千年风烟,展现两代青年的心灵共鸣,为古老神秘的敦煌注入年轻的生命活力。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受到召唤·敦煌》编剧、导演,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敦煌。在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她很激动,“感觉自己像是跨越了千年时光,行走在历史的沃土上,感受着中华文脉的赓续,看见了一束延绵了80年的‘莫高精神’的光”。

    “我们希望用守正创新的文艺探索,穿越敦煌风烟,编织出当代年轻人和青年常书鸿先生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以新颖的现代故事、青春的活力表达,召唤更多人对敦煌的心向往之。”田沁鑫说。

    为了借助《受到召唤·敦煌》这部音乐话剧激发更多层次、更大范围的“召唤”,田沁鑫表示,国家话剧院不仅希望打造一部“戏剧艺术+数字科技”的创新之作,还希望构建创新IP,以多样化的表达、跨界式的整合,使得作品突破传统的物理边界,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田沁鑫介绍,在艺术上,《受到召唤·敦煌》将以话剧结合音乐、舞蹈、壁画、建筑等诸多敦煌艺术元素;在形式上,该剧将创造多空间多线性叙事结构,体现从法国到北京、敦煌的时代际遇,同时制作“戏剧+电影+数字”的戏剧大片,为观众带来“数字演艺”新体验。

    作品定于11月在北京首演,届时将与中影集团合作,同步推出全国电影院线直播,力求最大化扩大国际影响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06日 01 版

“中国有一位绿色发展的领路人”
一群年轻人让古城重焕青春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新一代大学生为什么来到敦煌
上海制造业追“智”逐“绿”
传统制造业焕发新“魔力”
保护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家园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