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从“村庄编制规划”到“城市微更新”

一支高校师生团队22年探索社区实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苏伟 王鹏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10日   02 版)

    服务城乡基层社区,高校及Z世代大学生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传承与更替间,青岛理工大学一支师生团队以其22年的实践探索给出自己的答案。

    时间追溯至2002年。该校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师生牵头成立“义务编制村庄规划”团队,依托专业背景义务为地方乡村编制村庄规划。

    22年来,该团队立足山东,服务全国56个村庄,完成设计稿1098份,累计为当地政府节省资金800余万元,惠及村民10.8万人,推动在校大学生深入农村、服务农村,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双向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当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时代同框”,团队依托社区实践计划拓展了服务平台,深入社区服务“城市微更新”,以“居民心愿由我们来完成”为主线,运用所学服务民生。

    随着大学生社区实践日趋长效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师耿雪川再次牵头带领师生团队“走出校园小课堂,走入城市大课堂”,与青岛市市北区镇江路街道对接,确定把老旧的东仲广场改造成满足居民各类需求的公共空间。

    日前,“东仲休闲广场”项目落地建成。“我们对广场改造特别满意,之前就听说社区休闲广场改造是大学生设计的,没想到这么漂亮、这么时尚。”东仲社区居民张大爷说。

    “以前每天做完作业都是自己在家玩,现在门口就有我们小伙伴的聚集地,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大玩具让我们玩!”在社区休闲广场上举办的“我为社区做设计”分享活动中,三年级小朋友张一涵分享了她对社区广场改造的喜悦之情。

    耿雪川坦言,取得这样的效果让学生感到欣慰和惊喜,“从前期调研、规划、图纸设计,再到现场跟踪设计服务、反馈,这些看似不可能是大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事实上全部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

    设计过程中,团队师生积极探讨微更新节点的规划设计方法,17名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以“时光·新生”“灵动空间”“游园4.0”为主题完成的7个设计方案在社区展出,由居民投票评选。历时64天,经过3轮汇报评审,充分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后,“东仲休闲广场改造”方案终于被敲定。

    在镇江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栾帅看来,“休闲广场吸引了周边居民休憩漫步、健身遛娃,打造了多元化的功能场景,激活了场地生机和城市生活,延续了地方文脉和生活特色。这次校地合作为社区发展释放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完善了新功能、塑造了新环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来自建筑学专业的左佳妮同学是第六次参加学院义务服务地方城乡发展团队。由于经验丰富,得知这次要到社区服务城市更新后,她提前报名,积极准备,通过专业面试后成为团队的一员。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的机会非常难得,看着自己的作品落地,听着居民的好评,那种激动真的难以言表。未来,我会坚持做下去,承担起我们年轻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左佳妮说。

    “学校大力推进的‘社区实践计划’聚焦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的民生问题,契合了建筑学设计课程改革。通过服务社区‘城市微更新’,学生真题真做,打破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壁垒,‘在社区上课、由社会指导’,在公众参与和互动式实践中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耿雪川说。

    在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专业与志愿服务的相促相融传承了22年。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团委书记杨霈宣说:“我们在建设‘青’心‘筑’梦共青团工作品牌的基础上持续挖掘‘青’内涵,‘筑’入新动能,推进专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教育多重融合,用社区实践展现‘青作为’。”

    目前,青岛理工大学各学院与8个街道32个社区开展合作共建,以“城市微更新”为代表的优质服务项目落地8项,获评团山东省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区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相关项目被列入山东省党建带团建改革创新项目、全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汇编。

    这项工作可谓青岛理工大学社区实践“一院一品”的生动缩影。一年来,青岛理工大学致力于探索推行“1234”社区实践工作模式,进而打造以“百个”团支部为主体,落地“百个”社区实践项目的“双百共建”精品工程,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与第一课堂深嵌互融,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城乡社区服务的深融合、双提升。

    “‘双百共建’精品工程逐步落实落地,为学校广大青年投身社区实践提供了坚强阵地、优势资源和行动示范,以点带面带动我校大学生社区实践工作的参与面、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内涵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显著。”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建锋说。

    “大学生进入社区、融入社区,催生社区创新活力,夯实社区团的工作力量,让学生在‘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青岛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赟表示,该校将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体系优势和实践育人特色,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助力城市社区破解难题、实现人才培养与城乡社区品质双提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苏伟 王鹏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0日 02 版

一支高校师生团队22年探索社区实践
紧扣目标要求 把牢关键环节 推动宁夏共青团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沈阳青年志愿者为高考考生护航
2024年黑龙江省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嘉年华启动
不一样的“青春家宴”
“粽”享艾香国风浓
“团团”聚合力 “伙伴”暖童心
“皖美青年”点亮榜样之光
让更多学生了解长城、爱上长城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