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思想者观察

理解文化领导权与文化主体性关系的三重维度

孔玺铭 孔新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16日   03 版)

    党的文化领导权的确立,正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之上。正是坚持了党的文化领导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才能在马克思主义“魂脉”的滋养下,重新焕发光彩,展现勃勃生机。也正是坚持了党的文化领导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才能在东方古国安身立命,成为具体的、现实的文化存在和文明之光。

    ---------------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新时代新征程,特别是值此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我们更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文化主体性重大论断的重要意义,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守正”是“文化领导权”与“文化主体性”的文脉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到:“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由此可见,理解“文化领导权”与“文化主体性”之关系,即理解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之关系,也即理解中华民族先锋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关系。“文化领导权”与“文化主体性”的文脉链接,乃是“守正”。

    何谓“守正”之“正”?党的二十大报告英文版及《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求是》杂志英文版,均将“守正”英译为“uphold fundamental principles”,其中“正”被转译为基本准则或基本原理。征诸典籍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正”字有极其博大精微的理解。就“文化主体性”之“正”而言,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合乎法则/道理。如《说文解字注》所言的“守一以止”,即坚守“一”为标准、为底线、为目标,强调“正确”之义;二是常道,如《论衡》所言“百岁之命,是其正也”,朱子所言“物以正为常”,强调合乎规律的“正常”之义。

    就“文化领导权”之“正”而言,除了上述“守一以止”的意蕴,还兼有“领导、主事者”和“合法继承者”之义,如《尔雅·释诂》所言“正,长也”,如《谷梁传》所载“诸侯与正而不与贤也”。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正统、正朔”的“大一统”意蕴。北宋政治家欧阳修在《正统论》中提出“君子大居正”和“王者大一统”的观点,将“正”与“统”视为评判政权的两大标准,即政治正当性(价值意义上的“至公”与“大义”)与政治统一局面(事实层面上的一统天下)。自秦汉以来,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历朝历代的中国人始终秉持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矢志不渝地追求统一、趋于统一、实现统一,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屡仆而屡兴、愈挫而愈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先锋队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使中华民族“大一统”获得了现代形态,要求我们党更好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文化使命”之“正”保障“党的领导”之“统”,“党的领导”之“统”确保“文化使命”之“正”。

    保障文化领导权必须深刻理解文化主体性

    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引领和推动文化发展的重任。党的文化领导权的确立,正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之上。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探索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

    文化主体性指的是一个文化有其自身独立的体系性、创造性,发展是自主的、自立的。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丧失文化主体性,必然会丧失民族的自我意识,丧失“骨气”和“底气”,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文化领导权则是指党在文化建设领域中的领导地位,是党带领人民在文化领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文明的主体性首先确证于其突出的连续性。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确立,需要以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为基石,需要将“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博洽综研、通观总揽。正是基于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深刻理解和自觉体认,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实现才具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党100余年来,正是由于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把握得最为深刻,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理解得最为透彻,对“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运用得最为自如,我们党才能在文化领导权问题上认识最为清醒、行动最为有力;才能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巩固文化主体性亟待文化领导权举旗定向、布局谋篇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只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才能保证党在推进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过程中始终坚守“魂脉”和“根脉”。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并不容易,作为文化领导权的担当者,中国共产党矢志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破除形形色色的“无文化主体性”“伪文化主体性”甚至“去文化主体性”,实现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推动中华文明的重焕荣光。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一先进、自觉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要始终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其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其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正是坚持了党的文化领导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才能在马克思主义“魂脉”的滋养下,重新焕发光彩,展现勃勃生机。也正是坚持了党的文化领导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才能在东方古国安身立命,成为具体的、现实的文化存在和文明之光。中国共产党秉持“两个结合”,以强大的文化领导权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主性举旗定向、布局谋篇,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作者孔玺铭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孔新峰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民族理论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本文系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战略考量和内在逻辑研究”(24@ZH011)的阶段性成果】

孔玺铭 孔新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6日 03 版

高校如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作用
理解文化领导权与文化主体性关系的三重维度
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