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数智技术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面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17日   07 版)

    “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我国对推进教育数字化作出的战略部署。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目前,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数智时代正推动着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深刻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推动教育模式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转型的时代需要守正创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紧密依托东软的IT服务优势和大连高新区的产业优势,建校24年来,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聚焦数字技术相关专业领域,积极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数字化时代变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智慧化、数字化办学之路。

    坚持拥抱新时代变革 优化数字化人才培养规格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建校之初就明确了服务IT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TOPCARES培养指标体系,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工程化、具象化、可落实、可衡量。培养指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八大能力的英文首字母命名,即“TOPCARES”,涵盖了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要求,数智时代下产业变革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以及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数字素养、终身学习等重要能力。

    2023年,学校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充分结合“四新”(即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国内外关于人才培养的新标准、国内外大学教育改革的新实践),聚焦五大能力主题(即数字素养、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多元与包容),对TOPCARES培养指标体系进行迭代更新。新增“数字素养”培养指标,强化对学生数字素养等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升级指标体系,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与课程标准、数字教学资源、教学考核评价等环节的全面优化和提升,进一步契合数字经济发展对培养数字人才的现实需求,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力求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坚持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构建智慧化教学环境

    学校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着力打造智慧化教学环境,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及数字资源,通过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选择任何课程内容(Anycontent)进行学习,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4A”泛在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2023年学校获批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校”。

    基于锐捷与华为网络基础设施,学校结合自研系统,已建成SDN技术的无感知融合校园网,覆盖校园教学、办公、宿舍楼宇及室外区域;共建设了300余间不同功能类型的智慧教室,均实现了Wi-Fi 6与5G信号全覆盖,并配置了智慧黑板、音响吊麦、摄像头等智慧化硬件设施,打造了一个网络化、智慧化的学习与实践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智能交互,开启高效的“教”与“学”新模式;建成88间配备智能门禁系统的实验室以及八大“云管理”实训室,拥有实验实训教学软件30套,形成了智慧实验教学环境。

    学校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建设了融“产教研学”为一体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教育教学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库,为全校2万余名师生和全国400余所合作院校提供了强交互、重服务的开放教育平台。依托“数字校园”及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教育教学场景,促进“师-生-机”三元协同,培育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的学习支持,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坚持纵深推进数智应用 智慧赋能人才培养全环节

    学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出发进行反向推导,将TOPCARES培养指标分解落实到智慧教育教学平台支撑的每门课程、项目、活动、实验和毕业设计中,实现了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数据采集、统计、诊断和改进,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预警帮扶与持续改进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保障。

    学校积极推进前沿科技与课程教学融合创新,自2022年开始推进100%课程开展“数字化立体课堂”教学改革,2023年立项60门校级示范课,将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充分融入教学;2024年持续推进“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向“人工智能+教学”深度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进行课堂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学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教学运行全周期,为学生提供贯穿大学四年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真正实现全维互通、五感通达、学习领航。通过更及时、精准的大数据赋能教学过程与评价,为教-学-管不同角色提供教学过程分析报告、课程质量报告、学生学习状态分析报告、学业质量监测报告,持续改进教学。加强“教-学-管”各端自主改进,推进数字化赋能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与成长。开展学生个性化、发展性评价画像,提供每学年能力发展的动态快照和毕业时可向用人单位呈现的数字简历,赋能教育向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数据融通精准治理 完善数字化教育教学保障

    学校搭建校园一网通平台,通过智慧校园数字驾驶舱整合校内所有数据资源,以数字化赋能内部管理与精准治理,提升教学管理与运行的效率与质量,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高效可靠的保障,实现了精准教育、精准管理和精准服务。

    学校构建并实施素养本位、大数据赋能的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评价的智慧质量保障体系;教育教学线、教学质量线、教学支持线“三线”联动开展质量保障活动,依托信息化平台收集、分析质量数据,形成完整PDCA质量循环。基于智慧巡课系统实现自动巡考、课堂监控等课堂教学效果管理,辅助实现课堂教学评价和数字画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平台多维度采集学生在校学习行为数据,以学期为单位生成每位学生精确的预警风险提示及学业质量监测报告,制定个性化学业帮扶方案,通过“朋辈互助、导师帮扶、家校合力”的形式,及时记录并反馈预警学生帮扶成效。依托“智慧学工系统”实施学生工作、日常事务的数字化全流程管理,推动学生工作模式由碎片化转变为整体化、信息化、互动化,提高了信息统计的便捷性、准确性、真实性,全方位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数据化。

    未来,学校仍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应用型办学定位,在拥抱数智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结合自身内外部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塑造东软特色的“智慧+”高等教育新生态,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强力支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信息来源: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7日 07 版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育如何应对
数智技术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面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