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理论专稿

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 服务强国建设作先锋

钟登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23日   03 版)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出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也为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越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越要牢牢把握思政工作“生命线”,旗帜鲜明引领师生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农业强国建设,凝聚“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精神力量,勇作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先锋。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道理学理哲理

    坚定不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党的领导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潮流和“更加迫切”“更加强烈”的两大“需要”与“渴求”,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逻辑,坚定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始终肩负的重大任务,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只有牢牢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才能源源不断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一流人才,真正办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而贯穿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生命线”,就是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抓实思政课这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建立健全高校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坚决扛起服务“国之大者”的教育担当。在新征程上,“大思政课”要善用之,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激励青年,以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引领青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深刻把握这个价值内核,坚决扛起服务“国之大者”的教育担当,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切实增强高等农业教育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锚定教育强国目标,挺进攻坚克难主阵地。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作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军,涉农高校要始终锚定教育强国目标,团结凝聚广大师生,奋勇挺进中国式现代化任务最艰巨最繁重、急需攻坚克难的主阵地,坚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切实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锚定科技强国目标,勇闯自立自强主战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确保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中国饭碗、吃饱吃好,始终是艰巨复杂的巨大挑战。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建设科技强国,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显著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的使命和责任。高等农业教育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力量的战略高地,新征程上要始终锚定科技强国目标,引领师生勇闯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通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锻造更多“大国重器”,更好服务“国之大者”。

    锚定人才强国目标,打造自主培养主力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完善人才战略布局,特别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着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和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从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目标来看,乡村人才队伍不断成为人才强国的一支主力军。高等农业教育要以强烈使命感,始终锚定人才强国目标,全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方阵,聚力打造自主培养的主力军。

    锚定农业强国目标,奏响强农报国主旋律。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2023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殷殷嘱托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精准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育人之路的底色本色特色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业大学的三次亲切关怀,激励全体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总书记关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发展定位举旗定向,以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断提升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建设和引领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

    坚持不懈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精气神。中国农业大学从办学之初就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作为五四运动的早期参加者,始终站在运动前列,1924年成立中国共产党支部,学校的红色源头之一是由党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在一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师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爱国奋斗,科学报国,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积淀了优秀的精神传统和深厚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中国农业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红”鲜亮底色。

    坚持不懈扎根乡土中国锤炼知信行。学校一辈辈师生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过程中涵养知农爱农情怀,在走村入户服务“三农”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本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连续50余年扎根河北曲周服务乡村振兴,形成了“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成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宣传典型;接续奋斗创造的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科技小院”模式,曾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是中国农业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厚土金”鲜明本色。

    坚持不懈追寻绿色梦想建功新时代。学校师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投身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走在引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最前列。学校建在华北平原的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站、建在北部农牧交错带的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建在西部干旱地区的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站等3个国家级野外站,成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桥头堡。创新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农业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命绿”显著时代特色。

    旗帜鲜明引领广大师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

    始终强化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一周年、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五周年,以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持续深入推动“大学习”“大宣传”“大落实”。毫不动摇推动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旗帜鲜明引领师生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以实干实绩实效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

    始终强化思想引领先锋行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深入实施“8+2”行动计划,切实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扎实推动学条例、守党纪、强党性、作先锋。讲好强农报国故事,铸牢先锋意识、建强先锋队伍、开展先锋行动、打造先锋品牌、发挥先锋作用,不断铸就“中国农大强国强农先锋”。

    始终强化守正创新打造品牌。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纵深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健全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高水平谋划建设“1+1+N”“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智慧学工,探索新时代精准育人新路径。全面深化“党建思政+科技小院”育人模式,打造中国农大特色、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的“大思政课”品牌。加快建设“师德先锋”移动端平台,推进“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提升学校新质思政工作能力。

    始终强化大抓基层提质增效。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切实将思政工作“生命线”常态化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引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质量发展。深化“双融合 双促进”和“全覆盖 双提升”工程,健全二级心理辅导站“一院一品”工作体系,推动实施教职工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一支部一方案”,不断增强铸魂育人工作效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涵育良好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打造过硬“双带头人”队伍,营造人人争当“解民生先锋、治学问先锋、育英才先锋”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登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23日 03 版

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 服务强国建设作先锋
当好排头兵才能更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需要何种精神气韵的思政课
提升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