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安徽师范大学推进课程改革,打造“四维”思政课课堂体系

“小课堂”上“大变化”

田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23日   04 版)

    安徽师范大学近日举办了第三届“手绘祖国,红心向党”课程思政优秀作品展,百余幅红色旅游导览图、手绘地图、文创设计稿依次展出,作者热情介绍设计创意、观众答题赢定制礼品,这场趣味横生的户外思政课参与人数近2000人。“没想到课程思政还有这么有趣的实践环节,明年我也想来参赛。”大一学生黄靖雯说。

    作品展现场,该校地理与旅游学院(以下简称“地旅学院”——编者注)地理科学系教授吴立向学生讲解作品,他认为,“手绘地图既是地旅学院学生必备的基础专业技能,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具体的抓手,在地图前上好思政课,是地旅学院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坚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立足教室、校园、社会、网络一体打造四个课堂联动的“四维”思政课课堂体系,通过课程改革带来“小课堂”上的“大变化”,为青年学子带来更多的思想浸润。

    课堂“无处不在”

    该校依托全国重点马院等平台和学科优势,在全校开展思政课分类教学,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采取起疑引思、立破并举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着力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通过第一课堂把基本理论讲清讲透,打造“精准的思政课”。此外,该校全面拓展教学场域,在第二课堂依托校园文化,成立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定期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名家进高校”等文化活动,开设“德雅书苑”“徽学宣讲营”等人文讲座,打造“人文的思政课”。

    去年暑期,该校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周凌峰同学和小伙伴们来到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采用VR和3D建模技术,通过Unity平台(实时3D互动内容创作和运营平台)真实还原红色基地实景,打造线上“云端红色展馆”。

    几百万个几何面、设计顶点、建筑线条,一个个完整的VR模型……全天实时在线的“红色课堂”是这支学生实践团队的成果。“白天顶着烈日测量实地数据,晚上在电脑上绘图。虽然辛苦,但想到‘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想到我们可以发挥理工科学子专业所长助力红色精神传承,利用信息技术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这些红色基地,我们心里满是获得感。”周凌峰说。

    学校近年来立足社会实践这一第三课堂,将思政课延伸到田间地头、厂矿社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全程跟队指导,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此外,该校将建设网络矩阵拓展为第四课堂,打造“名师访谈录”“苔花剧场”“党代表说”等情景思政课,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与榜样人物“面对面”对话。

    课程协同升华

    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2019年以来,安徽师范大学坚持课程立学,创新构建了“1+5+N”课程育人体系,学校各专业主动挖掘课程思政资源。

    2022年10月,学校组织师生将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徽州特色民俗体育形式——舞鱼灯搬上了校运会开幕式,夜幕下的鱼灯国画惊艳全场,成为网络爆款。为了制作出原汁原味的鱼灯,学校组织师生专程向此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求教,从历史沿革、制作工艺、展示技巧等各个环节展开现场教学。随后,体育学院、美术学院学生通力合作,历时一个多月,亲手制作了81只鱼灯,献上精彩的节目。

    “表演不是目的。通过挖掘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的结合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内在精神才是我们的真正期许。”在该校体育学院副院长余涛看来,以技培德、以德育才是高校体育课程育人的关键所在。

    该校美术学院师生发起的“为烈士画像”志愿服务项目也成为学校思政品牌。每年,学生志愿者用手中画笔还原各地烈士形象,帮助家属与烈士“隔空相见”,志愿者们也在专业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美术学院志愿者耿金成参加了15次“为烈士画像”活动。他觉得,每次活动都是一场不一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加深了对英烈的敬重之情,也让他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课前五分钟“课程思政师生谈”成为全院标配,“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家国情怀与新闻笔法缺一不可”等都是师生热议的话题。“这种思想碰撞锻炼了我的思辨能力,看待热点事件的角度深度明显提升,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未来从事记者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该校2022级新闻学专业的陈欢说。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已成为安徽师范大学全校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设置班级“思政委员”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让我感到非常振奋的是,一批批优秀人才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里来了,作为引路人接过了立德树人的火炬。”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路丙辉感慨道。

    推动思政课改革5年来,该校已累计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108人,达到1∶350的师生比的配备要求,其中博士81人,占75%,高级职称占62.04%。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保障到位,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学术交流方面均给予了政策倾斜。

    2022年以来,路丙辉教授倡议推动在安徽省高校全覆盖设置班级“思政委员”,强化同频共振和辐射扩散效应,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朋辈教育的新模式。通过组织专题培训、青春毅行、乡村振兴调研、思想状况调研等教育活动,班级思政委员已经逐渐成长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小助手、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小帮手、学生朋辈教育的小能手。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郭昊致力于带同学们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他拍摄的《清晨宏村》《千里江山图》《篮球少年》等短视频在全网播放量已突破60亿。他带领班级同学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尖兵,用独特审美和创意表达唤起了年轻一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大好河山的认同热爱。

    在安徽师范大学,像郭昊这样的“向阳花”还有很多,有的是携笔从戎的“最美大学生”,有的是智慧云红色文化地图的研发者,有的是颂扬航天精神的原创舞蹈《“星”火永相传》的演员……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田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23日 04 版

一场理论宣讲“成团秀”带来了什么
“小课堂”上“大变化”
广西大学用思政课点燃青年学子奋斗激情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