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解锁思政课新模式

——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侧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实习生 卞良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24日   01 版)

    尽管夏日炎炎,佩戴着党徽、团徽的青年师生代表,脸上却洋溢着期待和喜悦的神情,早早到达中国政协文史馆楼前,开启了当天的参观学习。

    6月22日下午,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7所高校的80名青年师生代表走进全国政协机关,在机关青年干部的陪同下,师生们集体参观了“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和“中共八大历史陈列”展,近距离了解、感知人民政协。

    在参观结束后举行的座谈交流会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胡衡庐在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工作亮点等。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主要负责人参加活动。

    这是十四届全国政协举办的第二次公众开放日活动。这一活动始于2019年,是全国政协机关加强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面向社会各界宣传人民政协制度、介绍全国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政协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吴双容之前对全国政协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活动让她对政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郑重邀请宋庆龄参加政协会议到如今政协设34个界别,吴双容看到了人民政协一直坚持着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从先后有34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有关三峡工程的600余件提案,到许多委员不辞辛劳,深入三峡工程现场考察,积极建言,她深深地感受到“国之大者”背后的政协力量。

    “这些让我对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许多细微之处感受到政协的‘温度’。”吴双容在参观中说。

    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办公厅再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前来参观的青年学生对人民政协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大家尤感意义重大和机会难得。

    徐豪谦是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学生,也是该校15名参加此次活动师生代表中的一员。参观中,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此次参观让他对政协的职能和性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有了更切实的体会。

    “过去,我对政协的认知主要来源于高中政治课堂以及身边的时政新闻。”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丁恒洋觉得,“政协”二字对自己来说有些遥远,“心里总觉得政协是非常‘高大上’的存在”。

    “但借这次参观的机会,我知晓了许多过去未曾了解过的动人故事,其背后的细节更让我觉得这些历史人物是如此的鲜活与生动。”丁恒洋感慨,橱窗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无一不向同学们诉说着人民政协与共和国风雨同路、携手前进的光辉历程,就像上了一堂身临其境的大思政课。

    如今,丁恒洋觉得政协实际上离自己并不遥远。在整个参观中,丁恒洋兴致勃勃。站在全国政协礼堂门外,她一边拿出校旗,一边招呼着身边的同学合影留念。

    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观看《中国全国政协》视频短片,并与全国政协机关工作人员交流,让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陈腾飞感触颇深。

    “政治协商、全过程人民民主离我们每个人其实并不遥远。新时代的中国,一系列保障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和浓厚的人民民主氛围,为每一位对祖国、对人民怀有赤诚之心的中国公民提供了发声的机会。”陈腾飞说。

    “原来我们认为政协关注的都是国家大事,没想到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政协也记挂在心。我们打心眼儿里感受到,政协离我们很近,委员就在身边。”此次参观,让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杨继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她表示,以后再向同学们讲起人民政协制度,自己将更有底气,更加生动具体。

    “我要把今天学习体验的宝贵经历带回校园,引导同学们胸怀‘国之大者’,关注‘民之所盼’,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捍卫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参与者。”杨继良说。

    这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学生谭欣悦第一次走进政协。她坦言:“通过这次公众开放日活动,我真正走进了政协,也充分地了解了政协的发展历程,对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堂形式新颖的思政课

    参观过程中,大家“打卡”最多的是“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厅一侧的留言板,有学生一笔一画郑重地写下“希望祖国越来越好”8个大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俞泽楷在参观过程中,不时和同行的全国政协机关青年干部交谈请教。“我体会到了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看到的政协是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大有可为的人民政协。而政协机关这些哥哥姐姐们身上展现的朝气蓬勃、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俞泽楷说。

    走出校园、走进全国政协,这个周六,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颖体验了一堂精彩的“移动”思政课。

    “今天的全国政协机关开放日活动用新颖的‘打开方式’,以人民政协七十五载光辉历程的鲜活素材,润物细无声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鲜明特色、制度优势讲深、讲透、讲活了。”她觉得既“解渴”过瘾,又意犹未尽。

    这也让她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思政课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必须以“更加新颖”的形式、“更加吸引人”的内容、“更加创新”的思维,创新思政课的言说方式,提升思政课的言说艺术。

    此次参观,让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学生田孝栋更加坚定了学习报国的信念。座谈交流会上,在听了几名师生代表的发言后,他自信表态,“我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当今时代,我志愿投入国家基础学科建设,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响应党的号召,不懈奋斗,国家所需,我心所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大学生可不可以像今天这样除了走进全国政协参观之外,还有机会参与到政协组织的一些实地调研或其他活动中?”座谈交流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杨子毅提出了萦绕在心中的问题,表达了自己更多的期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实习生 卞良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24日 01 版

向着科技强国不断前进
江河一脉家国梦
解锁思政课新模式
青年助力汛后复工复产
人工智能将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集体“走出去”
青年眼中的毕业季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