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文明接力:“美丽公约”十一年守护青藏高原

史宁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美丽公约专项基金主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25日   03 版)

    6月21日,北京奥林匹克塔,“以青春之名 行文明之旅”——2024年全国大学生文明旅游暑期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美丽公约”专项基金主任史宁现场分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扫二维码,报名2024年全国大学生文明旅游暑期实践活动

    “美丽公约”项目是由旅行者发起的文明旅游、保护环境的公益项目,通过自发的力量,共同传播“文明、绿色、健康、快乐”的公益理念,守护绿水青山。到今年已经发展11年了。

    晓曼是一名旅行写生的美术生,她绘制的大眼睛热气球得到大家的认可,黄色热气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旅行的所有期待,一双发现美的大眼睛带大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看到全景的美丽中国,看到更辽阔的世界,同时也叮嘱大家文明旅游。就这样,美丽公约的标志诞生了。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每年流失80亿吨冰。随着西藏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青藏高原,给原本就脆弱的环境带来了压力,一些不文明的游客乱扔垃圾,影响着高原的环境。

    扎西措姆家在西藏芒康县,5岁的时候她参演了电影《冈仁波齐》,在4000多公里的拍摄路途中,她看到了很多垃圾污染环境。后来,她和摄制团队去了上海和广州,她惊叹大城市竟然是这么干净、整洁、美丽。她加入了美丽公约志愿者队伍,今年就要上大学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让家乡和大城市一样干净美丽。

    在11年的实践中,美丽公约志愿者一直在努力建立3个系统——文明旅游的宣传系统、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系统、高原旅游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并通过8个环节,把影响高原环境的塑料瓶转运到内地循环使用,彻底解决这项污染问题。

    美丽公约每年动员10万名以上游客志愿者参与行动,捡拾清理分类回收的塑料瓶达278万个以上。

    子峰来自天津,上学时就是资深的徒步旅行者。他参加了美丽公约第九期驻站工作,随后决定留下来。他说他有能力说服更多的户外爱好者来参加志愿服务,这样可以真正地帮助藏族同胞保护高原的环境。

    在二十三期驻站志愿者的工作中,大家总结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方案:整合了游客碎片化的志愿服务时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明旅游宣传力量。志愿者们将宣传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例如,宣传物料有环保袋、蓝丝带、桌贴、海报、志愿者服装、徽章等。在这些完备的物料背后,是一个严谨的志愿服务体系在支撑。

    白马加措是一位完成了11年高原环境保护的藏族志愿者,他平时很少说话,但是从他的眼神里始终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善良和保护高原环境的决心。游客扔下的瓶子他都会默默捡起,他说他想把家乡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来迎接远方的客人。

    当游客志愿者的行动被当地藏族同胞看到,他们也就积极参与了进来,捡拾自己村庄附近的垃圾、进行分类;当游客看到藏族志愿者的成果之后,又被激发了积极性,他们给藏族志愿者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包括资金、物资、技术等,一线志愿者得到这些支持之后,行动就更有力量了。这样的正向激励,推动着美丽公约在高原的持续发展。

    卓玛是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的一位小卫士,她说美丽公约是她最喜欢的活动。2024年寒假,我们带小卓玛来到了北京,逛故宫、颐和园、北京大学,小卓玛和她的伙伴们激动不已,她真诚地邀请更多朋友去她家做客,去看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如今,川藏铁路正在修建中,新藏铁路也在规划中,未来到青藏高原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是旅游的先遣队,大学生走到哪里就能把文明的风尚传递到哪里!

    2024年,从这个暑假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

史宁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美丽公约专项基金主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25日 03 版

在行走间 让文明旅游薪火相传
知行合一:旅游教育从课堂到世界尽头
薪火相传:文明旅游与生态保护的传承之旅
革故鼎新:博物馆里的青春文明新风尚
文明接力:“美丽公约”十一年守护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