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 08版:百年砥砺 薪火相传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上一版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

这群年轻人读懂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7月01日   08 版)

    参观者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内聆听讲解。香山革命纪念馆供图

    今年“七一”,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连日来,前往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展厅内,一辆绿色吉普车前的参观者比往日更多了。青少年学生、乘坐西郊线前来的老人、佩戴党员徽章的机关青年等,都不由地在这辆车前驻足,仔细观看、拍照。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人员,离开河北西柏坡前往北平,乘坐的正是这款吉普车。当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3年历史长河中,香山的181天不算长。正是在香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国性胜利,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

    2019年,位于香山脚下的香山革命纪念馆面向公众开放。自此,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这里,进入文物征集、库房管理、宣教讲解等岗位,了解、整理和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文物征集岗直接接触到捐赠者,还可以参与整理文物档案,了解红色历史。”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文物征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董良看来,文物征集岗是最基础的岗位之一,也是年轻人学习与历练的重要岗位。他说,文物征集只是个开始,工作人员在征集过程中发现革命文物的闪光点,进一步理解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更好地参与后续革命文物研究。

    在董良的记忆中,征集《论人民民主专政》系列文物几乎用了5年时间。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写下《论人民民主专政》,前半部分用铅笔,后半部分用毛笔,全文用毛笔修改过。毛泽东在手稿里写道:“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1949年7月1日,很多报纸头版全文刊登《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不久后单行本和外文版印刷发行,很快被抢购一空。文章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各国共产党员、工人党员中广为传播。

    如今,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第四展厅内,陈列着120余个版本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董良说,算上报纸、单行本和各种语言的印刷版,实际征集到160多个版本。

    “每一件革命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从一件文物出发,我们要找到背后完整的历史故事,才能向观众们讲述,使其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董良说。

    2021年,历史专业硕士毕业生孙瑾溪加入文物征集研究部,和同事一起管理770平方米库房内的几千件文物。

    孙瑾溪介绍,库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文物管理工作的最后一环。一件文物在入库前,要先写入档案,给文物建一张“身份证”,再由负责编目的职工详细编写文物信息。信息录入完毕后,由专人对文物进行消杀处理,然后使用无酸装具对文物进行保护包装,之后才能够进入库房。与此同时,要根据文物的材质和保存要求调整相应的温度和湿度。

    负责库房管理的都是年轻人,在这些有着“历史感”的文物面前,这些年轻人丝毫不能含糊。

    孙瑾溪对一次文物大批量出库的经历印象颇深。2022年9月底,《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览》到北大红楼巡展,展品包含毛泽东同志在香山时期近百封电报的手稿。

    孙瑾溪说,这些文物曾多次巡展,到过湖南韶山的毛泽东故居,到过上海中共一大旧址。离开香山库房前,巡展的电报、电台、电报机等文物需要写入藏品提用单,记录提用部门、提用目的、藏品号、名称、数量、现况、库房位次等信息。

    “对于文物安全,我们有个约定:文物运输车前不离人。”孙瑾溪解释说,每当有文物出库展览,都要有人守在装载文物的车前,“一定要把文物看好了”。在平时库房安全检查中,要仔细对照检查单上的内容,防水防汛、电路电线、易燃易爆物品排查,包括物品是否摆放整齐,都是确保文物安全的重要内容。

    孙瑾溪还加入到撰写文物故事的队伍中,用笔写下文物背后的红色历史。

    纪念馆内展出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只需一个简单说明,短短几句话交代这本书:于1949年9月由解放社编、华北新华书店印行,质地为纸,长17.7厘米、宽12.5厘米。

    而在专门编辑的文物故事的书籍中,孙瑾溪进一步撰写道,《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本著作广泛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仅满足了干部群众学习的需要,也开启了出版史上“标准本”的篇章。

    “刚来香山革命纪念馆时,我只初步了解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西柏坡到香山的历史,来馆后不断研究文物、研究历史,感觉到把书中学习的历史都连结在一起了。”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工作3年多的孙瑾溪说。

    董良和孙瑾溪不仅是纪念馆的“幕后工作者”,他们也有走到台前的机会。

    董良介绍,纪念馆希望每一位职工都能担当讲解员的角色,结合自身岗位内容,讲好红色历史故事。每到观展旺季,文物征集、文物修复或库房管理等岗位的研究人员都会到主展或专展上为观众讲解,有时还会写脚本,录制文物背后的故事。

    说起那辆著名的“进京赶考”车,孙瑾溪笑称,有不少观众向她求证,车是不是真品。她解释说,这件文物刚征集来时比较破旧,时不时漏机油。研究人员请了外馆专家,从装备的角度给大家讲解如何养护。“我们馆的车是真车,还可以启动的。”孙瑾溪说。

    2022年入职的讲解员徐子添,有着丰富的讲解经验。入职培训时,他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背下了整个纪念馆的讲解词。

    “讲解词只是基础。”徐子添说,要针对不同受众进行分众化讲解,面对青少年学生,他会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或历史课内容,把严肃的历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学生听;面对部队官兵,要重点体现展览与军队建设相关内容;面对专业研究人员,要调动自身知识储备,提供更多近现代史知识。

    不少纪念馆的年轻人都会动情地讲述赵光琛老人的故事。2019年,中央军委作战处原参谋赵光琛,向纪念馆捐赠了他参与设计制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他说:“我整个人都是党的,还有什么不能给?”

    这样的老党员的故事还有很多,拓展着讲解词的厚度和深度。如今,在新的赶考路上,香山纪念馆的年轻人,在这里读懂百年大党的初心与使命,并将其传播得更远更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01日 08 版

中共一大纪念馆里有群小小讲解员
这群年轻人读懂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
湘潭大学:党史党建研究协会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努力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学子学理论走基层
为大国重器“量体裁衣”
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成前进动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新媒体作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