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学生进社区 感受“心相近民相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 杨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7月01日   04 版)

    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学生在社区参加文化体验活动。山东理工大学供图

    “故宫逛了、熊猫看了、烤鸭吃了……”最近老外来中国旅游的视频火爆网络。随着中国文化辐射力日益增强,“留学,到中国去”正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学生的选择。一边是留学生多了,文化体验的需求增加了,高校要重新规划师资和场地;一边是当地有不少文化和社会资源亟待激活。在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学生和社区居民展开了“双向奔赴”。

    端午节,来自俄罗斯的国际学生康晓微来到淄博市博大花园社区,在居民帮助下,她很快做好了一只精美的香囊。来自加纳的国际学生高娜娜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会了剪窗花。在社区,退休大爷大妈和非遗匠人们成了“老师”,在山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于志涛看来,这有助于打开国际学生认识中国的“另一扇窗”。

    2023年,该校国际教育学院分别与淄博市张店区马尚街道博大花园社区、公园街道办事处、淄博市中心医院等单位成立国际学生国情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该校国际教育学院汉语教学部主任翟朝云介绍,学校和社区组织了黄河非遗文化体验系列主题课程,指导学生开展了剪纸、武术、花馍等文化体验活动。博大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郭珣说:“大家互动学习,乐趣多多。”

    高娜娜也在参加社区活动的过程中,观察着社区——这个中国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这里的社区组织体检、文体活动等,有家的感觉,还能解决问题,让人信任。”

    在博大花园社区,有堂课“一座难求”。每到周末,都有一群小朋友和外国哥哥姐姐一起,参加“嗨说英语角”活动,有的国际学生还会自备学具。“大妈拽我到家吃饭了!”来自孟加拉国的撒伊达兴奋地与妈妈视频连线,妈妈也被“种草”,把“来中国”写进了愿望清单。国际学生尤瑟夫喜欢用短视频分享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有网友评论:“尤瑟夫,你怎么这么帅?”尤瑟夫会以“高情商”回复网友:“是你眼睛美,所以看到我帅。”

    2023年,一则“中东老铁也来淄博吃烧烤”的视频点击量很高。“那是我们的也门学生”,该校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吴海峰认出了视频里的学生。在社区,渴望融入“烟火中国”的国际学生,用各种方式分享着对这片土地的认知。

    高娜娜曾在加纳学习中文与公共管理专业。她说:“父母告诉我,会中文在哪都有工作。”俄罗斯学生鄢腾华毕业后曾在山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任教,后来回到俄罗斯,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玻利维亚学生马克在华为海外公司就职,哈萨克斯坦学生小龙和李凤成立龙凤语言培训机构,哈萨克斯坦学生茉莉成立教育服务机构,与知名大学开展合作……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开拓事业。今年3月,该校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俄罗斯、布基纳法索、也门等国的国际学生走进当地企业,了解其国际业务及岗位需求。“未来我们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将教学与企业‘走出去’布局相结合。”该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照录发现,学生可塑性强,在哪求学,就容易对哪有情感和文化认同。

    一些国际学生体验了中国的发展后,也愿意和老师来场更深层次的探讨。“我会分享小时候放羊的经历,告诉他们,我们也曾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年代。只要你们选对了发展方式,一样能越来越好。”看到学生眼中的光,张照录感慨,“过上好日子”是每个人、每个国家共同的朴素愿望。

    该校党委书记胡兴禹表示,“深化校地融合发展,开拓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建立以黄河文化、齐鲁文化、‘陶琉丝’文化等城市特色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工业文明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我们将邀请更多知华友华的国际人士,行走山东,读懂中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 杨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01日 04 版

“花儿”争艳幸福来
吾本“衣冠上国” 毕业秀进公园众乐乐
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学生进社区 感受“心相近民相亲”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