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超百家A股上市公司榜上有名。获奖的250个项目中,66家沪市公司牵头或参与了64个项目,其中,中国中车参与的复兴号高速列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9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深市方面,共计有41家深市公司参与获奖项目,涉及科学技术项目48个,涉及奖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是这些科技成果的共性之一。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聚焦“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国之大者”。
从具体领域来看,获奖成果涉及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重要领域,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拓展创新边界的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沪市交通运输、钢铁、公用事业等行业近3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13%、21%,同时,建筑装饰、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超5亿元。
在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看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特别是对于那些资金需求大、回报周期长的科技项目,资本市场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工具。
以科创板为例,开板5年来,科创板累计融资超过1万亿元。“科创板还促进了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科创板公司2023年投入研发强度12.2%,是A股公司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在此前举行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还提到股权激励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凝聚人才的重要性。
这在当时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即“科创板八条”中也有体现。“科创板八条”将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摆在首要位置,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在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方面,“科创板八条”明确强化对股权激励定价、考核条件及对象的约束,提高对核心团队、业务骨干等的激励精准性。
“无论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即‘科企十六条’,还是‘科创板八条’,都充分体现出当前金融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决心。”中信建投证券首席政策分析师胡玉玮结合近期多重政策利好说,此次“科创板八条”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提升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沿产业链横向、纵向的并购重组整合。“其相关安排与证监会此前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的部署整体保持一致,均强调提高重组估值的包容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实现产业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A股上市公司的获奖项目中,有引领我国深水油气装备产业链发展的项目,有汇集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全产业链实力,助力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项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