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凝聚“石榴籽” 结出民族团结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洪园 王喆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7月05日   05 版)

    6月24日,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兴安盟红城小学的师生进行马头琴演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喆/摄

    扫一扫 看视频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兴安盟红城小学有一片石榴园,56棵石榴树上都挂着小牌子,介绍我国的56个民族。

    夏日里的一天,四年级学生吴诺敏对记者说:“石榴里面有很多籽,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我们各民族也一样团结在一起。”

    记者了解到,兴安盟红城小学始建于193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学校之一,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获得过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诸多荣誉。

    红城小学副校长孙佳妮介绍,学校一共有56个社团,包括刺绣、华服、剪纸、蒙古舞、四胡等。她认为,社团活动是一座很好的桥梁,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们的友爱团结。

    27岁的马世强是一名蒙古族青年,也是一位专业的四胡演奏员。他的妻子李扎根也会演奏四胡,作为红城小学的音乐教师,她同时负责学校四胡社团的课程。最近,李扎根刚刚生产,马世强就代替妻子给乐团的孩子授课、排练。

    他说,四胡是属于科尔沁草原的声音,曾有一段时间,演奏这种民族乐器的人少了,但如今,四胡重新受到关注和喜爱。

    “归根到底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支持。”马世强说,“要把文化好好地传承下去,一边传承,一边改进。”

    红城小学校长杨金辉介绍,学生中90%以上是蒙古族,还有汉族、满族、达斡尔族等,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建设,通过石榴籽七讲团、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思政课以及各种社团活动,营造滴灌式、润心田的育人氛围,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在学生心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把学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紧紧抓住青少年群体、中小学时期,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教育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亮丽北疆。

    比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会“选聘”乌兰浩特市的小学生担任小小讲解员,利用课余时间,为游客讲述内蒙古自治区的红色故事;阿尔山口岸国门所在的阿尔山市第一小学则会定期带学生到国门下举办活动,在学生的心里种下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种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的点点滴滴。

    五年级的蒙古族学生赵辰一说,自己的同学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活动增强了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以后我们要更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洪园 王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05日 05 版

新时代北疆风光正好
凝聚“石榴籽” 结出民族团结果
打造“一流边防线”
产业转型破题 草原新曲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