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的北京迎来了中国的多位新朋老友: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瓦努阿图总理萨尔维、所罗门群岛总理马内莱、几内亚比绍总统恩巴洛……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进程加快,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呈群体崛起之势。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吸引了南方国家的广泛关注。如何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道,深化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携手开辟现代化新路径已成为多国领导人访华的最重要议题。
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
来自苏丹的阿拉伯文语言专家叶海亚,曾多次承担中央全会和全国两会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2022年,在参与中共二十大报告翻译时,叶海亚想起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说到做到,‘全面小康’承诺如期实现。”叶海亚说。
在翻译“中国式现代化”时,叶海亚同其他外籍语言专家一道,与中国同事们反复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其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华生活20多年,叶海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独立自主、和平道路、国际合作的现代化,为全人类提供了新选择。
和叶海亚一样,很多外国朋友都对“中国式现代化”非常感兴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也观察到了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不是‘反西方’,而是‘非西方’。中国强调现代化的多元性,每个国家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郑永年日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的一个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中国式”,“中国方案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我们不会把自己的现代化方式强加给其他国家。”
“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类似的历史、拥有类似的追求、面临类似的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向阳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14亿多中国人民将整体迈入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行之有效,因此得到了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和青睐。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兼东亚区域主任倪华发现,过去10年,该基金在中国的项目逐渐多元化,持续投资乡村产业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多关注多元的包容性农村发展、气候智慧型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农业。“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做法,其他国家也可以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新的进展。”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其中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点领域。10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越来越多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中国年轻人在乡村找到了“用武之地”。从湘西十八洞村走出的青年大学生施康,在外积累了电商运营经验后,回到家乡组建新青年电商工作室,从单纯直播带货转型到短视频制作,既展示苗族特色风俗和苗寨风光,又为村里的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2021年8月,施康在首届中拉减贫与发展论坛上,将“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据中国国情‘量身定制’的发展模式。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背景,受此启发,巴基斯坦的发展规划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目标培训师谢尔·班加什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很看好“全球南方”国家迎头赶上、发展求变的趋势。
推动国际社会聚焦发展问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幅复杂严峻的发展图景摆在人类面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冲突沉渣泛起,南北发展鸿沟扩大,发展合作动能不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一度发出警告,全球发展已到“决定性时刻”。2021年9月,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发展问题。同年来华履新的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见证了全球发展倡议不断走深走实。常启德表示,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进一步推动国际社会聚焦发展问题。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上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近3年来,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成果日益丰硕,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中方将锚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各国人民现实需要,深化“全球南方”合作,加强各方发展战略对接,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重聚发展共识,前置发展议程,培育发展动能,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2014年,来自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中国专家团队开始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建设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试图改写斐济不能生产食用菌的历史。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今年3月,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在斐济正式启用,面向太平洋岛国推广菌草技术。
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斐方负责人苏菲瓦纳·赫新的日常工作,是和中国专家一起与当地农户“打交道”。“感谢中国送来了‘幸福草’。”赫新说,“在太平洋岛国,菌草项目为数万个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这些国家带来了实现稳定发展的希望。”
包括斐济在内迄今已有8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69个伙伴加入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40多个国家、国际机构同中方签署合作文件,联合国专门成立全球发展倡议推进工作组,“中国-非洲-联合国”三方合作示范中心揭牌成立,中方还成立“全球发展青年领袖之家”、创新培训基地……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机制不断健全,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与进步的努力得到广泛认同。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分析:“全球发展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实践层面的重要表现。”
为“全球南方”培育可持续力量
今年6月底,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中方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涉及人才培训、青年交流、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农业合作、数字经济、绿色生态等多个领域,强调中国将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看来,从基础设施到知识、技能、教育,中国是在面向未来开展对外投资合作。
在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中国援建道路被当地人称为“希望之路”和“通向未来之路”。2023年,瓦努阿图塔纳岛公路二期项目竣工后,家住路旁的菜农彼得·科尔马斯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只需45分钟就可以到22公里外的市场买菜,不用再翻山越岭步行一整天。公路项目前两期工程聘用了400多名当地工人,极大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为孩子交学费再也没有压力了!”一名瓦努阿图工人感叹道。
年轻人的获得感更加强烈。对34岁的印尼列车司机塞蒂亚万来说,驾驶高铁曾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直至2023年2月,雅万高铁首批运维人员培训班在印尼东爪哇省的铁路理工学院开班。在中方运维管理团队和中国铁路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173名印尼籍学员学习理论知识,随后到雅万高铁进行实操培训。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自这条高铁拓土动工之日起,中国铁路专家就着力在当地培训人才。
基于“自力更生”“授人以渔”的发展理念,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重视知识积累与经验传递,以自主发展为最终目标,实现全球发展倡议的可持续推进。在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宣布将在未来5年为“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员提供200个国际发展等专业的硕博奖学金名额。
“我坚信合作的力量。所有利益攸关方应共同努力,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马达加斯加外交部长拉萨塔表示,希望各方加强多边主义以应对气候变化、发展鸿沟加大等全球性挑战,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本报北京7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赵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