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

聚焦人才联合·耦合·融合 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7月19日   06 版)

    把课堂变成开放的实验场、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不少高校正通过全新的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近年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立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与宁波制造行业龙头企业海天集团、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湾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组建成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具有较好的基础,拥有“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宁波市智能装备特色学院”“宁波市智能制造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建立,极大地拓展了校企联合,如今,学校与海天集团等宁波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聚焦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探索,践行“校企联合、资源耦合、产教融合”建设思路,全力打造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平台,积极争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产业学院。

    “真题真做”,紧密对接产业前沿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把学生送进企业“核心区”,“真题真做”紧密对接产业前沿。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借力于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立框架梁建立校企资源耦合机制,解决人才培养实践资源不足问题。产业学院合作著名公司海天集团在企业内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接受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基地开展全方位的实习实训。产业学院与合作企业全球知名企业均胜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吸纳学生“长实习”的机制,优秀学生可以进入均普企业,在工程师的带领指导下完成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实习。通过校企资源整合和联合培养,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很好地对接了企业的需求。

    不止“进厂”实习,实践被植入每个教学环节。学校积极凝练科技项目中的实践元素,推动科研项目进课堂,企业案例进校园,近四年累计有800万元的科研设备用于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率达35%,锻炼学生工程实战能力,推进毕业设计真题真做,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战能力。

    纵深推进,打造人才培养“211工程”

    破解卓越工程师短缺难题,学院采取纵深推进策略,打造人才培养“211工程”(一项以“2年发展目标、1年成长计划、1项落地成果”为主要内容和任务的人才培养周期综合举措和人才供应链体系),全面构建卓越拔尖人才成长环境。

    “全员全链”培养。每一个进入产教融合培养体系的学生都要进行职业规划,从第三学年开始,提出两年的规划,并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每年一个目标,第四学年进入海天集团等协作企业,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实现每个学生人才培养的“211工程”。

    “真刀真枪”实训。学生在四年级进行企业“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工程师班”式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在企校双导师的指导下以企业实际项目为题开展毕业设计。

    2021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海天工程师班”正式开班,标志着学校与中国目前最大的塑料机械生产基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开启了与高端制造企业合作培养卓越人才的新航程,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式探索。

    2021届毕业生有25名首届“海天工程师班”学生全程进驻海天集团,在双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2022届有15名学生进驻海天集团第二届“海天工程师班”。2021届“海天工程师班”毕业生,如今已在海天任职精工工艺技术管理的尚心波,他在大四的下半学期有幸参加了学校与海天集团共同举办的“海天工程师班”项目,在实习期间,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海天工程师班”学习了机械结构建模、三维结构仿真、车间运作节拍仿真等软件,同时也了解了海天集团各类产品,通过学习与项目历练,极大地帮助他正式入职之后快速适应新部门所安排的任务和各类项目。目前他在海天精工新能源事业部负责工艺技术开发与管理。

    2022年,学校与博威集团、良业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将“海天工程师班”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复制与扩展,成功创立了“博威班”“良业班”。2023年毕业生中有11名同学走进海天集团完成毕业设计、4名同学在博威集团完成毕业设计、11名同学在良业集团完成毕业论文。“学校+企业”双导师联合培养、“毕业设计+企业实训”同时进行的联合培养计划,促使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链上相互延伸,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贴近工程实际“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在实战训练中得到成长,取得良好的效果。

    “双师双能”发展。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应该在哪里。产业学院坚持师生合育,在学生实习实训环节配备校-企双导师,推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促进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加强技术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实现了教师向工程师、工程师向教师的相互转化,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建立互聘机制,让教师成为一线技术工程师,让企业工程师成为专业兼职教师,在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积极的融合促进作用,有效助推“双师双能”型师资规模结构持续优化。“双师”合作助推学校大发展,围绕学校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科群,定位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近三年,校企合作承担宁波市2025等科技重大攻关项目12项,累计经费达1500万元,打通学科专业产业一体化相互支撑体系。

    协同成长,全面深化共赢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类别培养了大批合格工程技术人才。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质”。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地方产业,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将毕业生打造成了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毕业生整体就业结构向高质量转变。2021届46人被宁波市著名企业录用,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48.18%。近五年,已累计200万元企业奖学金用于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实践、学科竞赛。海天集团支持340余名学生开展“海天杯”机械设计竞赛,学生发表论文7篇,申请专利14项。在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30项。

    订单式精准化助力求职“提效”。2021届进入“海天工程师班”的学生共有25人,其中24名毕业生在海天集团就业,2022届毕业生已有21名被海天集团录用、8名被宁波均胜集团录用,至今留企率高达95.6%。2022届“海天工程师班”的15名学生已有14人与海天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这种精准式的人才培养,大大地提高了求职和招聘的“效率”,做到了学生、企业满意,充分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多维度广领域合作层次“提级”。 在产业学院推动下,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不断扩展。 企业家进校“讲学”,如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天集团总裁助理兼人力资源部部长、海天集团组织发展总监等到校为学生讲课指导;企业导师现场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企业了解企业。学校与企业技术合作攻关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拓宽,从2021年度开始产业学院与企业合作承担宁波市相关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24项,占近三年来校企联合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总数的56%。

    面向未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地方区域发展作为最高追求,不断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地方、企业培养输送堪当大任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信息来源: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19日 06 版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搭建国际平台 增进国际合作
恪守对党忠诚 笃行从严守纪 奋力引领南粤团员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山西:面向全国高校打造“实习山西”品牌
内蒙古打响“草原村排” 千余名农牧民参赛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太阳能动力微型无人机
北京“卓青项目”:让青年科研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图片新闻
聚焦人才联合·耦合·融合 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