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8月1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在实践中读懂中国、锤炼品格、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走进企业上好一堂实践课

实习生 李倩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8月11日   04 版)

    “目前,各大城市的营商环境如何?”

    “中国式现代化下新兴产业动能的引领状况以及新旧动能的转换情况是怎样的?”

    “新质生产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痛点、难点需要突破?”

    带着这些问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这个暑假组成多支调研队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对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并运用学科专业知识把握、研究和分析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在实践中读懂中国、锤炼品格、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实践项目(以下简称“万企调查”)今年入选了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作为全校师生社会实践创新平台,“万企调查”每年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聚焦一个主题,鼓励学生走到经济建设的最前沿进行调查实践,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风向,运用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探索。

    自2019年起至今,项目已经开展到第六届。身为项目负责人,该校统计与信息学院副院长王利娟见证了项目几年来的精进完善和学生们的成长,“学生的写作、调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赋能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学校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在实践中锻炼调研能力

    很多首次参加“万企调查”的“新手”学生,尽管接受过理论培训,但真正开始实际操作之后仍然一头雾水。因此,每支调查队伍都配备了专业教师作为实践导师。

    2023年暑期,该校经济统计学研究生陈凤第一次参与“万企调查”,她跟随队伍走进科创企业,以“数字化人才”为研究重点,观察长三角企业的发展现状,探究数字化人才和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最终通过专业模型总结出产教融合下企业数字化人才培育的实践和成果。

    陈凤在项目初始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带队的老师给予了很多帮助,从设计访谈提纲到与企业对接,老师引导我们一步步规划落实调研。在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访谈时,老师会在旁边对我们问题的不足进行及时补充。”但在整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只起辅助性作用,“队伍的调研任务主要还是由我们学生来组织完成,我们有充分的成长和自我探索空间”。

    学生在“沉浸式”的企业调研中得到了切实的锻炼。高运胜教授是2023年的一支实践队伍的指导教师,他所指导的队伍包含本硕博各学段的学生,他们从数字化战略、技术攻关和数字化转型难题三方面提出调研问题。高运胜说:“学生们在调查过程中,使用文献和专业理论模型证明了数字化转型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动能具有积极作用。”他认为,企业调查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陈凤所在的团队需要对439份企业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并且要从70余条大题、100余条小题中提炼出契合调研题目的数据。通过各类企业人员比例变动的情况,他们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技术服务、软件、信息传输等行业正在积极寻求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数字化人才。

    陈凤说:“处理如此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呈现,对团队来说是一项考验,这个过程锻炼了我对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

    小组调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王利娟说:“项目秉承‘大组化操作,小组化作业’的理念,每支研究队伍围绕大主题有自己的小选题,因此只有小组和小组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形成紧密配合,整个项目最终才能取得优质的成果。在和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困难,此时,成员保持团结一致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格外重要。”

    栗亚茹是调研队伍的负责人,当时她需要统筹其他3名研究生和8名本科生共同完成企业走访、队伍宣传等各项事务。谈及实践的收获,她特别提到自己领导能力的成长,“我需要把握队伍的大方向、合理安排队内分工,把队员们团结起来朝着正确方向努力是我身为队长的责任”。

    在走访中深入了解经贸发展

    参与“万企调查”的调研队伍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统计学专业研究生栗亚茹与本专业的同学联合金融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共同对“数据要素”话题展开调查研究。她说:“学科交叉融合组队,让我看到不同专业视角,我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复杂性。”

    栗亚茹的团队使用线性回归等计量模型讨论数据要素新动能、企业指标等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发现,有些自变量的系数无法通过统计学检验,这些数据却是某些企业在作决策时需要考量的因素,“所以企业在作决策时,纯靠数学模型推导结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行业基本面、企业自身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谨慎决策”。

    与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看问题角度。栗亚茹在走访几家跨境电商数据相关企业之后,重新认识了“数据跨境”问题。“这些涉及到数据跨境的企业不仅仅关注数据本身,他们的业务还包括数据隐私权、归属权等,企业对不同国家的数据保护政策都有充分的解读。这些是我在学校接触不到的。”

    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张睿健提到,“万企调查”为学生提供了走出象牙塔、了解企业和社会真实发展状况的宝贵机会。他跟随队伍走访了科技公司、银行、软件公司、人力资源公司等,探访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走进企业之后,我更多地了解到市场部的工作,得知面向市场的企业是如何与客户对接、挖掘客户的需求并针对需求完善产品的”。

    走访企业的经历为张睿健后续的研究项目提供了方向和灵感,“在研究过程中,我加入了市场角度的考量——思考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并据此不断优化我的研究成果”。他参考学习大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到打造产品的过程,对同类产品进行优势和竞争力分析,发现现有产品无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应对市场异常情况,无法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投资建议和风险管理,据此,他基于现有技术手段设计了一个智能投顾(即机器人理财)与决策支持系统。

    在项目指导教师司继春看来,通过企业走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数据分析和企业案例研究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体悟中担负时代使命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将“万企调查”定位为集国情教育、科研培训和创新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路,并特别强调“国情教育”的首要性。统计与信息学院经济统计系主任李佩瑾总结了“万企调查”在调研中的两个关键点:围绕调研主题,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态势;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

    “万企调查”每年的调研主题都与当时国家经贸发展状况紧密结合。李佩瑾介绍,在初步确定主题后,学校会邀请学界、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专家再共同指导完善调查方案,“请他们看看主题是否衔接当下发展,以及内容上还有哪些值得突破创新的地方”。

    陈凤参与调研的大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产业动能与制度引领”。随团队调研过程中,她翻阅了大量政策、背景资料,“在调研之后,我了解到国家多次强调产业动能的重要性,有些地区也取得了推广性的成果”。

    就读于应用统计专业的方珂杭惊异于一些企业对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敏锐把握。“在和一家半导体企业负责人聊天时,他解读了半导体行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有些预测也在后来得到了印证。”方珂杭对半导体行业一知半解,“以前只知道半导体行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难题,但是并不知道国家、行业内都做了哪些尝试和努力。在走访过程中,我得知国家为了支持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对企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鼓励他们积极突破技术困难,并且制定阶段性规划,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刘素贞表示:“走向社会、直面真实世界是最好的课堂,是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现实的最佳途径,‘万企调查’鼓励学生们走进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重要战略实践地区和企业一线,激发爱国、爱党的热情,理解自身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学生们试图在总结现状得出结论之外,再发现新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在栗亚茹看来,小组的能力有限,提出的建议也比较稚嫩,但这是集全小组成员反复思考后进行的尝试。

    李佩瑾非常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建议想法,“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最终给出模拟政策建议,这整个过程是为了推动学生参与到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来,让他们勇于为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不管建议如何,至少培养了学生自觉参与国家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置身于发展进程中的责任感。这也是‘万企调查’最核心的目的之一。”

    在刘素贞看来,“万企调查”让学生进入真情境、产出真成果、解决真问题,引领学生真正读懂今日之中国,把握时代之脉搏,勇担时代之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国之大者”的价值观以及自身发展顺应国家发展的人生观。

实习生 李倩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8月11日 04 版

走进企业上好一堂实践课
“大师姐”做“小老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