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8月1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天津农学院学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奔赴田间地头 探寻乡村振兴“青春密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8月11日   01 版)

    天津农学院90后辅导员王凯出身农家,儿时乡村粮食减产和歉收的景象一直是他记忆中的隐痛。如何保住父老乡亲的饭碗,让乡村变得富裕起来?如何激活乡村固有的资源和要素助力乡村振兴?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持续关注,近日,他组织学生,加入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天津宁河区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天津农学院是天津市唯一一所高等农业院校。天津农学院团委书记杨泽琳说,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天农学子都奔走在田间地头,将科技创新与一线实际需求结合,为农民送良方、为企业解难题,助力实现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师生扎根田野做研究

    杨泽琳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科技特派员、青年专家、研究团队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奔赴祖国各地服务农业生产,“开展助农帮扶已成为每个天农人最坚定的选择”。

    在南疆戈壁种植蘑菇,在云贵高原培育葡萄,在天津沿海地区指导水产养殖……每个火热的夏天,天农师生都活跃在祖国各地。

    为保证番茄的优质高产,教师王梦怡多次带着学生到田间地头调研,仔细观察温室的环境条件,并时刻关注番茄的生长过程,用心倾听农民的意见和需求,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娘,这温度现在有点高,咱们得开始通风降温了。”在津南区思源萝卜专业合作社的温室里,王梦怡带着学生指导农户番茄管理技术,不断提醒农户温室内的温度、光照和通风情况等对番茄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番茄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又怕涝。浇水时要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灵活掌握,既要保证土壤湿润,又要避免积水。特别是开花期,要注重水分的管理。”学生王福涛和番茄种植户在大棚内聊起种植技术。

    合作社宋老板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些大学生娃娃带来了先进的授粉器,省时省力效果好,“原来一天干的活,现在3小时就干完了”。

    针对每种蔬菜的特点,结合温室的条件,王梦怡和学生为农户从播种、施肥、浇水到病虫害防治制定了相应的种植和管理方案。

    对王福涛这样的农业院校学生而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让他们走进农村、助力农户。在天津市思源萝卜专业合作社,他们帮着农户移栽种苗,跟着老师奔波在田间地头,给农户讲解蔬菜种植技术、水肥管理等农业技术知识,让青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闪闪发光。

    现代农业发展要靠科技和人才

    连栋智能温室育苗区、科研生产区、无土栽培展示区、水果黄瓜冷棚区……在天津市宁河区苗庄镇天津百利种苗培育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思源逐梦”实践团的学生惊叹于农业科技给种植业带来的变化。

    “我们把蔬菜种进了‘水’里,现在市场需求量很大。”天津百利种苗培育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李博文说。他给学生算起了经济账,“水培菜不需要使用农药,而且生长速度快,一年可以种8到10茬,一亩地年出菜量比土培增加4到6倍,平均收入是土培菜的3倍。”

    2022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刘淑妍对新时代智慧温室的建造很感兴趣。她说:“通过精细化作业实现瓜果蔬菜的全年高产,我认为智慧温室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座谈中,李博文对这些年轻人说,现代化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从栽培到销售,哪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才支撑,“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懂农业技术的人才,很多农业园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非常期待大家毕业后能来我们这里一起做研发”。

    王凯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选择回到农村,“无论是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旅游开发,还是乡土产品的电商平台都有我们毕业生的身影,用自己所学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动力”。

    为乡村振兴找特色发展之路

    在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盆盆罐罐随处可见。这里的陶艺制作,可追溯到2000年前,家家户户烧窑制陶。可如今,还有人用陶盆、陶罐吗?村里人还做陶器吗?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走进了盆罐庄村。

    “目前村里还有两户人家继承了传统,手工制陶。一家姓李,一家姓韩。”盆罐庄村第一书记冯超超说。

    品尝了用陶甑制作的美食“甑乡肉米饭”后,冯超超说,甑和稻米制成的礼盒已成为板桥镇最具特色的伴手礼。

    看着展厅内一件件精美的陶制艺术品,学生李宜芬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老手艺”变身“新产业”,解锁乡村“共富路”。

    大家一起跟着制陶传承人韩克胜学起了拉坯。靠着一双手,这些年韩克胜推动着盆罐制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子100余人就业。2022级园艺专业本科生罗正基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尝试了不同的形状和设计,他也从中感受到了制陶手艺人的工匠精神,师生还与非遗传承人围绕“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乡村经济”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

    韩克胜鼓励年轻人,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积极锻炼实践技能,争做热爱乡村、奉献乡村、扎根乡村的新时代青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8月11日 01 版

甘肃临夏打造青年发展“金环境”
做好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大文章
“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各地举办
扎根沙区四十余载的印记
女团奥运五连冠 国乒包揽五金再创历史
刘焕华“举”起中国举重首枚大级别奥运金牌
奔赴田间地头 探寻乡村振兴“青春密码”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