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岁的丁萱就读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第二小学。一年前,她在父母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家乡红军西征纪念馆小小讲解员的招募,经过1个月的试讲训练,成为一名红领巾志愿讲解员。
同心县距离银川市约200公里,是宁夏主要的回族聚居县之一。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回民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这里(即现在的同心县——记者注)成立,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埃德加·斯诺把相当的篇幅给了这座宁夏中部小县城。成为讲解员后,丁萱第一次从纪念馆里了解学习红军长征的始末和家乡同心县过去近100年的“红色历史”,并多次向参观者讲解红军西征的历程。她希望自己像《西行漫记》一书的封面人物红军小号手谢立全一样,用自己的声音和口才把长征故事传播得更广。
在红军西征纪念馆,丁萱还有一位“老同事”马希伟。66岁的马希伟1974年参军入伍,始终对红军怀有敬佩之情。2017年,他加入同心县“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一直坚持在红军西征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宣讲红军西征途中的民族团结故事,讲述当地群众身体力行拥护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故事。
马希伟在讲解时会告诉参观的小学生:“长征时,红军普通士兵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其中农民占了大部分,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理念,在长征路上艰苦卓绝、任劳任怨。”一些参观者好奇当年红军部队到这个回族聚居地后,怎样与当地群众相处。马希伟会告诉他们,1936年5月,在西征红军即将开赴西北回族聚居区前夕,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包括民族平等、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等。
“我会一直讲下去。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心连心、肩并肩、手拉手,(会)实现‘中国梦’。祝我们的祖国永远昌盛,祝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马希伟说。
如今在同心县,和丁萱、马希伟一样参与讲解红军西征历史的志愿者,有老中青三代。为了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各族干部群众思想深处,2017年3月,同心县选拔45名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硬、有一定专长、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成立“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他们的平均年龄约67岁,7年来,用情景对话和快板表演的形式,到社区、乡村、广场,面向当地群众宣讲了1300多场党的创新理论,受众达60余万人。
近7年来,同心县持续举办“石榴籽杯”民族团结征文和短视频评选活动,面向当地群众征集了2000多篇民族团结文章和300多条创意视频;邀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先进个人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举办了15期“石榴籽”微讲堂和4期“同心圆会客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