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曾经是纸质的?金融还能是“红色”的?第一次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任小雨在脑海里打满了问号。
这个暑假,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17名大学生组成“寻根沪上 逐梦百年”社会实践队,前往中国金融中心上海,探寻“红色金融”的发展足迹。
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是1925年创建于上海的光华大学,2025年该校将迎来百年校庆。对学生来说,2024年暑假的这场社会实践,既是重温校史的旅程,也是专业学习的另一个课堂。
在走访上海红色史迹和现代企业的过程中,学生从实践中将所见所闻与专业学习联系了起来。
期货,一个经常在金融市场出现的概念,这些来自财经院校的学生过去只是在课本上了解过,从未真正理解其对于金融市场的意义。
社会实践期间,实践队来到上海期货交易所进行现场学习。讲解员讲到2022年伦敦镍逼仓事件导致镍价格大幅上涨,那正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学习案例。当时,任小雨突然有了不同的感触:“在这里,可以说每一笔交易都关乎着市场的波动,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命脉。”
保险专业学生隆天舜则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故事里,看到了“红色金融”理念在金融创新领域的生动实践:通过高效透明的市场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这与“红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初心是一脉相承的。
在黄浦江畔的中国证券博物馆内,一场特别的展览为实践队成员解开了此行最大的疑惑:在百年前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是怎么领导金融业发展的?
“红色金融 星火燎原——第一张红色股票与上海早期工人运动的故事”主题展览,以中国工人运动为主题,以中国共产党发行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为起点,展示了上海这座红色之城的早期工运往事。
在进入这个展厅之前,经济统计学专业2022级学生张蕴琦觉得,“中国的金融起步应该非常晚,而且可能大多是被动发展的”。当看到那张“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股票凭证影像时,她惊叹不已:原来在1922年乃至更早,中国就已经开始主动探求先进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了。
实践队发现,“红色”情怀也延续到了改革开放后的浦东。在浦东开发陈列馆的1层,还原布置了一间30年前的办公室,老式的家具、转轮拨号的电话、充满年代感的大红热水瓶……一件件“老物件”让实践队成员印象深刻。
“在这样的布景下,好像就能想象到当时在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大家都聚集在这一间办公室,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那种意义是巨大的。”任小雨说。
任小雨还意识到,仅仅学习金融知识是不够的。“作为财经院校的青年,要助力建设金融强国,肯定要去理解它的这段历史,你得知道我们国家是怎样一步步去发展金融事业的。”
这场以“红色金融”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给这所财经院校的大学生补上了重要一课。
实习生 李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