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姐姐,你们终于来了!”“这个暑假,我真的很开心!”……在这个火热的夏天,西北师范大学组织5支大学生实践团队奔赴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各安置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未来·乡村儿童志愿服务项目,用心点亮积石山地震灾区儿童的多彩暑假。
特色课程收获多
“想象一下,一张纸在我们的手中,能变成怎样的故事?”在添源广场安置点,西北师大团委“微光暖益童心 美好筑梦积石”实践团成员、文学院的孔维志正在为孩子们讲解剪纸。随着他的讲解,孩子们的眼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发挥想象,拿起剪刀,一张张充满童趣的剪纸作品逐渐成形。
另一边,实践团成员、化学化工学院的杨小明正向孩子们一步步示范着如何制作一面精美的漆扇。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将颜料轻轻滴入水中,看着它一点点扩散,再将扇子缓缓浸入,最后轻轻按压,一面独一无二的漆扇便在他们手中诞生了。“寒假我学习了绘画,暑假我学会了手工制作,西北师大的哥哥姐姐们总能给我带来惊喜,让我收获更多技能!”小学三年级的马渊说。
软笔书法、红歌音乐会等特色课程也让孩子们在领略传统文化之美中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作为一名从积石山走出去的大学生,回到这里为重建家乡作出贡献,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责任。”从寒假的倾情陪伴,再到暑假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杨小明在陪伴家乡孩子们成长中更有了爱心与担当,也使他的教师梦愈发坚定。
大思政课有滋有味
“汉满傈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每天清晨,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民族团结绕口令声萦绕在四堡子村七社安置点。“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绘画、民族服饰文化展……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团结一家亲 守望相助暖童心”实践团为安置点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以“籽籽相连 积石成山”为主题的思政小课堂,在一个个有趣的小活动中,“56个民族是一家,万众一心爱中华”的信念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实践团结合当地儿童学龄阶段与实际情况,将英雄故事、红色歌曲、主题绘画、诗歌朗诵融入思政课堂,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滋有味的思政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以趣味游戏、儿歌表演、手工、课业辅导等活动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给安置点的孩子们带来了充实欢乐的暑期生活。
“希望我们的思政课堂能让‘小石榴籽’们心中开出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实践团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辅导员毛娅楠表示,让大学生讲给小学生,让00后对话10后,这样的思政课堂,让大学生、小学生都能受到教育、获得成长。
倾情陪伴欢乐一“夏”
“笑一笑,就灿烂;唱一句歌,就舒展;收集一点一滴小美满,都是幸福的花样。”在大河村,音乐学院“音为有你”实践团带领孩子们唱起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童声唱响希望与梦想。实践团通过红歌教唱、经典音乐赏析、美育浸润等课程内容开展灾后儿童音乐疗愈活动,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在收获艺术之乐中重建心理安全感。
在康吊村,哲学与社会学院“青苗计划 情暖积石”实践团结合灾后重建过程中当地儿童的需求,开设包括儿童情感能力提升、安全教育、诗词诵读、人文地理等一系列特色十足的实践活动,帮助当地儿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对灾后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和个人情感能力。
“心理上的问题不等于精神病”“健康是在大自然中能够快乐地成长”……克新民村希望小学的教室里不断传来阵阵掌声和笑声,心理学院“花开童心 心暖积石”实践团师生正带领孩子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实践团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并借助曼陀罗绘画疗法,开展“五心花”心理健康课程,通过互动引导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打开心灵世界,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关怀。
“我喜欢吉他发出来的声音,我觉得用吉他弹唱一首歌会很酷!”刚刚小学毕业的马瑞阳在心中种下了成为吉他手的梦想。“想对爸爸妈妈说,我希望你们的烦恼可以变成快乐,就像我今天来学校的心情。”在哥哥姐姐的陪伴和开导下,小学三年级的高雅琼忘却了烦恼,欢乐一“夏”。“冬送温暖、春送希望、夏送欢乐、秋送成长。从紧急驰援到常态化做法,我们接力扛起这份担当,结合各学院各专业特色和受灾地区工作实际,总结经验做法,优化工作举措,广泛动员青年师生积极投身助力积石山灾后重建的火热实践,用实际行动擦亮‘爱心师大’品牌,充分展现一所大学的社会担当,也为‘爱心甘肃’建设贡献了力量。”西北师大团委书记杨庆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