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8月24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顺时而生·处暑

健康过处暑,平稳入秋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8月24日   03 版)

    “处暑节气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8月2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题为“时令与健康”的新闻发布会上,该部门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处暑到来,虽然白天炎热,但早晚凉意渐浓,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来临。

    “实际上,暑热的消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说处暑一过马上就凉了。在这个过程中,暑热所导致的气候特点容易把热转化成燥,加上暑的余气,温燥之邪渐渐出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发布会上表示,暑热时,脾胃功能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处暑应该把湿祛除,健脾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让处暑这个节气度过去,进入秋天和冬天身体能够健康。”

    刘清泉建议,立秋以后讲究秋季进补,但在处暑阶段,还是应以清淡为主,切记不要吃更多温热、温燥的食品,以保护脾胃的运化为主。利用中医药食同源的原理,可以食用莲子、芡实、薏米、冬瓜等,这些既是食品,也有一定的药性。

    进入秋季以后,水果越来越多,刘清泉说,水果也尽量少吃凉的,尤其是冰箱里冰过的。秋天人的身体应该是收敛的状态,饮食上还要注意少辛多酸。少辛,是指避免吃一些发散辛辣的食品,比如辣椒、花椒、姜等,以及烧烤、煎、炸的食物,多吃秋季的应季食品,尤其是新鲜水果,比如橘子、葡萄等。

    处暑,我国很多地方还有余热,是“秋老虎”的余威,这时候应防止中暑或者内热加重,适当用清热食品,比如绿豆、苦瓜等,但是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冰淇淋或者冰镇西瓜等,会伤脾胃。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可以调整饮食。比如平时是阴虚内热的体质,感到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这类人群多吃养阴清肺的食品,比如百合、银耳、雪梨。如是阳虚体质,脾胃虚寒,手脚发凉,可以食用健脾而且不伤津的食品,比如百合、山药,这些食物既可以养阴气,保护阳气,同时又不会因为过多的温热伤燥,伤津液,导致出现干燥的问题。有一部分人非常急,容易上火,这些人应少食辛辣,多吃带心的莲子,健脾清热,也可以吃苦瓜,降心火、清肝热。

    刘清泉还推荐了两个食谱,首先是莲藕炖排骨,藕是偏凉性的,排骨是偏补性的,炖在一起达到健脾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提升营养。除此之外,也可以用百合、莲子、老鸭炖汤,这个汤也是保护脾胃的,百合、莲子又是健脾运脾的。

    中医还讲究穴位按摩,刘清泉介绍了两个在处暑节气保护脾胃的穴位。第一个穴位是极泉穴,抬起上臂,露出腋窝,腋窝正中间就是极泉穴,用拇指按住极泉穴,按到疼痛为准,按压30-50次,也可以用手拍打极泉穴。这两种方法可以减少暑热积聚体内,同时还可以解暑止汗。第二个穴位是手三里穴,坐着的时候就可以按压。肘曲起来,肘横纹往下2寸(同身寸)是手三里穴,建议连续按压30-50次,该穴位可以缓解脾胃虚弱导致的一些症状,比如可以健脾化燥,调节胃肠功能。刘清泉说,通过这些饮食的调整和穴位按压既可以健脾胃又可以润燥,使大家在处暑以后平稳进入秋冬,保持身体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处暑这个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原来的疏泄变成了收敛。这时候的作息,应该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顺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改变。刘清泉建议大家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天平均多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早睡可以避免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损害,保证阴精收敛。同时,早起有助于舒展肺气,养秋气,有利于缓解燥热的损伤。

    中医非常讲究睡“子午觉”,子时是23点到1点,午时是指11点到13点。秋天虽然变凉,但到正午的时候阳气上来了,暑热气候仍然存在,这时候应稍稍休息,避免暑热对人的侵扰,可以达到养心神、补心气的作用。

    刘清泉提醒,“子午觉”的基本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要有充足的睡眠,要睡好。中午的睡眠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半个小时足矣,如果时间过长会打乱人体的阴阳平衡,影响健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8月24日 03 版

如何帮孩子渡过寄宿带来的心理难关
岐黄学者李平:用现代科技方法揭示中医科学内涵
健康过处暑,平稳入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