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评职称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既爱又恨。爱的是,职称的标签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恨的是,申报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发论文等要求似乎与个人业务能力不是最相关。近年来,随着人才评价制度的各类改革逐项落地,在北京,职称评审也呈现出“更友好”的趋势,比如,教师可以用教案替代论文,医生可以用诊疗方案替代论文,对高层次人才还有打破论资排辈的绿色通道。在采访中,不少年轻人都提到,更友好的人才评价机制也是干事创业的动力。
刘世昕
中青报客户端
在过去,评职称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既爱又恨。爱的是,职称的标签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恨的是,申报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发论文等要求似乎与个人业务能力不是最相关。近年来,随着人才评价制度的各类改革逐项落地,在北京,职称评审也呈现出“更友好”的趋势,比如,教师可以用教案替代论文,医生可以用诊疗方案替代论文,对高层次人才还有打破论资排辈的绿色通道。在采访中,不少年轻人都提到,更友好的人才评价机制也是干事创业的动力。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8月24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