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8月22日,在北京市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黄若刚介绍,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网络,实现了24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全人群、全区域、长跨度”监测,实现了20余种新发突发未知病原72小时内初步鉴定分型。
目前,北京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总监测病原数量已从2012年的10余种增加至30多种,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不断提升。
黄若刚说,今年,北京市部署了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染病疫情自动交换、自动报告,各项监测更加灵敏。
这套预警平台包括21个子系统,实现了疾控、医疗、教育、公安、民政、交通、气象等多源数据的实时汇聚和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率,能全面、及时地掌握传染病的流行态势,多部门协作应对传染病疫情。
黄若刚说,平台的自动化预警系统能够综合分析多部门数据,初步评估传染病暴发风险,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为早期干预和行动争取时间。此外,平台为传染病疫情的科学研判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以深入数据分析和多模型预测,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制定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
近年来,北京市的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也持续提升,依托市、区疾控中心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1支国家级、1支市级、17支区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形成了国家、市、区三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体系。
黄若刚说,近年来,北京市不仅有效应对了新冠病毒感染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挑战,还成功发现并有效控制了输入性黄热病、裂谷热、人感染猕猴疱疹病毒、猴痘等疾病传播。
目前,北京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超过99%,病死率已降至0.21%;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比2012年下降了44.2%;持续保持碘缺乏和危害消除状态,连续39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连续28年无白喉病例,连续21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麻疹、狂犬病、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