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9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结束港澳行

为奥运相聚 因情感相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9月03日   08 版)

    9月2日上午,澳门妇联乐满家庭服务中心,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王曼昱和跳水运动员陈芋汐与澳门当地小朋友互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澳门特区政府今天为巴黎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举行盛大欢送仪式,标志着为期5天的内地奥运健儿港澳行圆满结束。

    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创造境外参赛最佳战绩。8月29日-9月2日,来自16个运动项目的65名运动员以及8名教练赴香港、澳门两个特区,深入学校、社区、纪律部队,与当地青少年、市民互动交流。65名运动员中,除网球女单奥运冠军郑钦文在外参赛,其余59名巴黎奥运冠军均现身港澳。

    人群、镜头、欢呼,内地奥运健儿所到之处,热烈的气息就在香港这片繁华之地凝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过去几天,香港到处洋溢着浓厚的体育气氛。不少香港市民实时跟进代表团的最新动态,更有热情观众跑到代表团可能到访的每一个地方碰碰运气,要展现他们的热情。”在巴黎奥运会有卓越表现的运动员们到访,给香港社会各界带来了难忘的记忆。

    鲜花、掌声、尖叫,澳门的街头巷尾同样为内地奥运健儿涌动热潮。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奥运会期间,广大澳门居民热切关注国家队健儿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为他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奥运健儿代表团到访,与大家分享胜利的喜悦、共享祖国繁荣强盛的荣光,又一次点燃了澳门居民的奥运热潮,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代表团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表示,此次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期间,通过参加表演联欢、示范展示和交流互动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展示了中华健儿风采,共享了中华民族荣耀,凝聚了团结奋进力量,通过此次访问活动,为实现香港、澳门社会的发展提振精气神,注入团结奋斗的正能量。

    运动员“像到家一样”

    “市民太热情了”几乎是所有运动员脱口而出的“港澳印象”。

    对4次参加奥运会夺得6枚金牌的乒乓球名将马龙来说,这是他第4次跟随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到访,“能感受到特区政府和民众对我们的欢迎,很多人到马路上或酒店来支持我们,这种场面让我非常感动,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段特别的回忆”。

    “印象最深的是当地民众对我们内地奥运健儿的热爱和支持。”尽管从事的是一项冷门运动,但自由式小轮车奥运冠军邓雅文感受到的热情丝毫不少,有同龄人好奇她“如何克服恐惧”,她坦言,自己确实会害怕,“但上了奥运会,国家需要我,需要这个动作,我怕,但能克服”。而那个让她在奥运会一举夺魁的绝招“神龙摆尾”也出现在了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的晚会舞台上。

    在香港体育学院,中国香港队的游泳运动员见到心目中的偶像非常兴奋,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1银5铜的“劳模”张雨霏则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我以前来这里训练过,当时就住在这个楼上。”抵达香港第一天,她便主动用粤语表达了对港式点心的情有独钟,如今故地重游,让她直言“像回家一样的感觉”。

    在巴黎再次获得跳水男子双人三米板金牌的王宗源3年前也曾随团来香港交流。在维多利亚港乘坐游船时,他站在甲板上向岸上的人群挥手,“比起3年前,人更多了。很享受这样的氛围,像回家一样。”

    港澳民众对代表团的热情,体现在澳门艳阳高照的街头,人们无惧高温守在路口热情欢送奥运健儿的大巴驶过;体现在香港尖沙咀闹市区,新添了许多“欢迎运动员来港”的电子广告;更体现在社交媒体上沸腾的热议,运动员的互动、有趣、松弛感,让体育和人们更加紧密。

    对此,乒乓球选手樊振东表示,这次访问活动,不仅让运动员和港澳市民、青少年有了交流,各项目运动员也更加熟络,了解了每个项目的艰辛和不易,认识了很多个性鲜明的朋友,“得感谢所有参与筹办的部门,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条件,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能在赛场外轻松愉快地交流,留下了宝贵的回忆”。

    同龄人影响同龄人

    在代表团的5天访问行程中,和港澳青少年互动交流成为重要主题。面对同龄人甚至年纪更小的青少年提出的问题,奥运健儿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成长的答案。

    “要训练多久才能掌握‘水花消失术’?”“是什么支撑你走到奥运冠军这个高度?”“你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怎么克服?”这些问题来自香港当地的中小学生,而提问的对象是“全红婵小姐”“黄雨婷前辈”“盛李豪先生”等奥运选手。

    代表团访问香港圣保罗书院期间,陈梦、盛李豪、全红婵、刘清漪、罗诗芳等10位奥运健儿与来自香港10多所中小学的近600名学生展开互动。面对“小记者”的提问,一向惜字如金的跳水选手全红婵敞开心扉,她坦言:“训练很辛苦,10年间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但每次我都在想,都坚持到现在了,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在她看来,一旦冒出想要放弃的念头,“都要为自己打气,让自己做得更好”。

    而被问及“如何保持心态才能让后续比赛发挥出应有水准”,乒乓球冠军陈梦表示,“我在赛场上的心态就和你们考试时一样,也有紧张的时候,但遇到困难要不断告诉自己放平心态,当你专注于试卷上,就可以做到最好。”

    互动环节,来自香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苏恩潼和陈梦“同场竞技”,13岁的她从6岁开始打乒乓球。她表示,中国乒乓球队中,自己最喜欢的队员就是陈梦,“以前经常看她的比赛,会分析学习她的打法”,而这次和偶像既当了“对手”又当了“队友”,对自己是一次极大的激励。

    在香港都会大学,乒乓球名将孙颖莎分享了穿上国家队球衣的心情:“如果说自己的名字意味着一种光荣,那么国旗则代表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值得我们付出一切去捍卫、去战斗。”那一刻的她意识到,胸前的国旗永远大于背后的姓名。而这一段充满热忱的分享也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共鸣。

    备受青年关注的还有奥运“四朝元老”马龙,在澳门奥林匹克体育馆,回答“如何保持世界顶尖的竞争力”这一问题时,马龙说:“打了这么多年球,不变的是对乒乓球运动的追求和梦想,当你从事一项热爱的事业,就会全力以赴,希望把它做到最好。”

    而潘展乐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引起了澳门游泳运动员陈珮琳的好奇,“作为亚洲选手,你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冠,还以46秒40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你在这个项目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潘展乐表示:“接下来,尽我所能突破100米自由泳,更上一层楼。我自己也想见识一下人类在这个项目的极限到底在哪儿。”

    “奥运冠军里不乏我的同龄人,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不惧失败,在低谷时不会自暴自弃,在巅峰时不迷失自我。他们付出的东西比我更多。”澳门劳校中学高二学生姚梓轩是学校的田径短跑选手,他坦言,这次近距离接触奥运冠军,将激励自己在体育道路上走得更远。

    访港期间,一个记录了众多奥运健儿拼搏瞬间的回顾视频在活动赛场反复播放,藏在角落里的张雨霏看得湿了眼眶。随团志愿者陈敏也深受震撼,“回放这些瞬间,让我感动的不是因为大家对冠军选手的真情实感,而是大家其实都还记得那些非金牌获得者”。

    这是香港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陈敏的第一次志愿者经历,“以前觉得体育就是竞技,不是输就是赢,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体育中的‘人’,运动员们非常鲜活,也过着和我们一样的日子,和朋友打打闹闹,想看看风景,累了玩玩手机,这些有烟火气的场景呈现在我面前,让我觉得我们真的是同龄人,但我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坚持、不放弃的力量”。在陈敏眼中,同龄奥运选手身上最闪闪发光的地方是,“他们有能够承担重任的能力,‘为国而战’‘身后是祖国’,简简单单几个字,承受的压力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感同身受的”。

    掀开体育交往新篇章

    “自香港回归以来,每一届奥运会后中央都安排国家运动员访港,与香港市民一起分享喜悦。”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起,这已经是香港第7次迎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访港,“凸显国家对香港特区的重视和关怀,也反映两地人民的深厚感情”。

    “我们义工组织为这次访问活动派出了大概150人的队伍,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95后、00后的年轻人。”香港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主席何迪夫表示,从2010年起,他便参与到奥运健儿访港团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和此前多次访问行程相比,这次为市民、青少年选手争取了更多和奥运健儿互动交流的环节,让大家能近距离地感受奥运健儿的魅力。

    但互动环节升级,意味着保障工作面临更大挑战,在何迪夫看来,这恰好是一个锻炼志愿者队伍的机会。他透露,2008年,团队30多个人到北京奥运会学习,之后,志愿者组织便有了雏形,经过10多年发展,现在人数已经增加了10多倍,也逐渐承担起香港各个领域的志愿者工作。以体育赛事为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明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就是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年内地体育赛事非常丰富,志愿者组织也更加成熟,我们一直在向内地取经,争取借这次服务奥运健儿代表团访港的机会,培养一批新鲜的骨干力量,为全运会的志愿工作作准备。”

    在澳门“我们的骄傲——国家奥运健儿代表团澳门联欢晚会”上,几乎所有工作人员的背心上都标注了“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字样,对澳门而言,这次代表团访问同样是一次重要的“练兵”机会。从两个主赛区的决心和期待可见,和巴黎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的短暂告别,更像是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新篇章的序言。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奥运选手,能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冠军是怎么炼成的,也许学生就会为了自己的目标更自律、更刻苦一些。”澳门劳校中学老师李柏廉表示,除了让榜样们能更好地激励澳门青少年运动员,内地还为他们提供了集训和比赛的条件与机会。“这十几年来,我们都会在新年期间到广东集训,准备3月的比赛,武术、篮球、田径等项目,都会去内地参加青少年赛事,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提升竞技水平。”

    交流深造的还有在巴黎奥运会获得花样游泳双人冠军的王柳懿和王芊懿,两姐妹都将到香港教育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对此,王柳懿表示:“中国花样游泳备战巴黎奥运会期间,有许多科研力量的介入,我觉得科研手段的介入非常有助于我们成绩的提高,所以我们选择体育教育和运动科学专业,希望提升技能,继续为中国花样游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代表团结束访港行程时,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将继续从五大方向,包括普及化、精英化、盛世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推动香港的体育发展,“我们也会鼓励香港运动员和体育总会加强与内地合作,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体育交流,一同提升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为国争光”。

    高志丹也强调,香港回归以来,两地体育关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更加深入,为推动两地体育事业发展,增进两地同胞情谊,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明年的全运会是中央支持港澳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愿继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增进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离别时刻,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中国香港奥委会会长霍震霆表示,香港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拿到了历史最好成绩,离不开国家对香港的支持,期待明年粤港澳三地举办的全运会能进一步增进体育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国家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本报澳门9月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9月03日 08 版

为奥运相聚 因情感相融
U系列国字号全面集结三箭齐发
奥运后心态进阶的郑钦文再胜老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