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青年作家

以青春力量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欣宜 记者 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9月12日   07 版)

    郑义存,笔名季越人,00后网络文学作家。

    来自广东的青年网络文学作家郑义存(季越人)是此次参会代表中唯一的00后,他表示,“作为这次最年轻的代表,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样的盛事之中”。

    2022年10月,郑义存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小说《玄鉴仙族》,至今已更新300多万字。参会的两天里,他还在论坛和讨论的空隙坚持“日更”。“我们这一代的作家,不仅要从传统文学中吸取养分,还要在新媒体和数字化的冲击下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在闭幕式上,郑义存作了题为《做纯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中间派”》的发言:“有的读者劝我说,网络文学就是个商业小说,你要把你的作品当作是商品,何必吃力不讨好呢?何必在网文中追求深度?可未来怎么样不好说。我并非要求我的小说有什么教育意义,只希望有人读了,不必争吵,各自能看出各自的道理。”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作品的“爆火”,刚刚大学毕业的他表现得很淡然,“对我来说,写作既是自己的爱好,也是生活,希望未来能在写作上继续生长”。

    巴燕·塔斯肯,毕业于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学员。

    在来自新疆的95后青年作家巴燕·塔斯肯眼中,青创会像是一场聚集了全国优秀青年作家的“华山论剑”大会,“我在这里认识了更多的同行前辈,也进行了文学创作上的交谈,我想这次经历会对自己的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童年和少年时期,巴燕与爷爷奶奶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市一个名叫诺改特的小村庄里,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构成了他独特的儿时记忆。多年过去,记忆中的村庄却早已变了模样,“衰弱的克兰河,消失的鱼群,倒下的白桦树,倒塌的房屋。曾经建立这个村庄的老人们一个接一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将诺改特村的故事带到了土里”。于是,他想把渐渐消失的村庄重新建立在文字里,“把那些倒下的桦树再扶起来,让克兰河奔腾,一切都回到原本的模样”。

    对巴燕而言,写作不仅是“一个零成本讲故事的形式”,还可以给自己丰富的情绪一个去处。故乡和土地是他写作灵感的全部来源,他目前的创作也都是以此作为背景,每每提笔写起那些过去的事情时,他都重新经历那段时间,对许多已经过去的事情,也有了新的理解。“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走进阿勒泰,也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宣传家乡的美好。”

    刘奕辰,笔名奕辰辰。新疆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副秘书长,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字的敏感,来自新疆的95后青年网络文学作家刘奕辰(奕辰辰)走上了创作之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文字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去创造一个个独特的世界和人物。这种创造的过程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

    在小说《慷慨天山》中,刘奕辰写了屹立于新疆广袤大地上的天山,也写了自己成长的家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刘奕辰的爷爷和姥姥都是兵团刚开始进行屯垦戍边建设之时的老兵,因此他称自己是“兵团第三代”。“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记录并书写那个波澜壮阔、慷慨激昂的时代,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新疆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感受到这里人民的坚韧和乐观。”

    刘奕辰提到,本届青创会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话题是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联,以及作家如何通过作品反映社会、影响社会。“我认为在文学创作上,我们青年作家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作品给年轻的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用文字去传递真实、善良和美好。应该关注社会热点,反映人民心声,用笔触去触动人心、引发思考,努力创作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优秀作品。”

    袁野,笔名爱潜水的乌贼,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省网络作协主席,白金作家。

    从《奥术神座》《一世之尊》到《诡秘之主》《宿命之环》,这些年来,网络文学作家袁野(爱潜水的乌贼)的名字对读者来说早已耳熟能详。在“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袁野谈道,网络文学要走好精品化路线,“内心的情感和自我是故乡,是风筝的那根线,是一个作家的创作灵魂,而新的领域新的可能性是那飞翔于天空的风筝,是塑造灵魂的养分。要想探索更多,就需要走进现实,走进社会,走进人群,走进前辈作家们的精神世界”。

    被评价为“将东方文化情怀融入世界风情”的现象级网络小说《诡秘之主》,在连载期间就翻译成英文同步更新,英语、泰语等多语种版本在海外热销。

    当被问到网络文学应如何更好“出海”,袁野认为,除了网络文学的精品化,还要解决优质翻译欠缺的问题,“希望AI技术作为一个工具,能够加强翻译的效率,体现出更好的效果”。

    同时,袁野也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不可替代性。“AI写作是一种计算和排列组合,它始终是在寻求一个最优解,但文学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们的人生选择、情感表达永远不一定是最优解。每个人的人生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创作出来的东西才更加有神、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性。”

    第二次参加青创会,袁野深刻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作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开幕式上王蒙老师的发言让我觉得,一个人的身体可以变老,但精神不能服老。我们要永远有激情和动力去接触新的东西、见识新的世界,不断丰富自身创作的养分。”

    9月2日至9月3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以下简称“青创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7个代表团、373名青年作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赴这场关于青春、关于文学的盛宴,为新时代文学带来新的朝气,以青春力量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青创会于1956年首次召开,此前已举办过8次,在推动文学队伍建设、助力青年作家培养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届青创会中,参会代表的年龄从22岁到45岁,来自不同职业、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会议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4名青年作家代表,聆听他们在创作之路上的表达、收获与思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欣宜 记者 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9月12日 07 版

以青春力量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
李牧羲:被一篇报道唤起的音乐创作
我就是黄河的一块石头(散文)
小青写作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