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西省高校首批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理论功底,具有良好学术道德和学风的专业人才,在实践中形成了导师、研究方向导学团队、学科导师组“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指导和培养模式。
协同育人,理论和实践融合共进
学院科学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八个教研室;设立了学院学术分委委员会、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江西省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军民融合与航空发展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等学科平台;实行学位课程“导师团队授课制”,于201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成为江西省较早获批的重点学科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生“五色浸润、四同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中,“五色”指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古色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金色数字文化资源、蓝色航空文化资源;“四同”指课堂同学、问题同研、实践同行、理论同讲的立体教学模式。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青认为,在长期的硕士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学院立足于理论教学专题,深挖地方“五色”文化资源,制定了“五色”文化社会活动实践方案,打造“五色”文化实践基地,学生带着理论问题走进现实生活,进行“五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硕士生、特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以及其他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进来,将地方“五色”文化实践与理论教学专题进行有机融合。
学院采用“四同”立体教学模式,一是在课堂同学中构建“师生+多维课堂+多元载体”的同学模式,二是在问题同研中构建“多元主体+多维课堂+多元方式”的同研模式,三是在实践同行中构建“多元主体+多种实践形式”的同行模式,四是在理论同讲中构建“多元主体+多维课堂+多元方式”的同讲模式。通过“四同”教学,硕士生撰写“五色”文化社会实践主题调研报告、小论文、硕士论文等,先从文本理论走向现实,再从现实回归到文本理论,在文本和现实的双向互动反馈中,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培养交叉学科思维,进而实现硕士生协同育人目标,帮助硕士生走出“书斋式”的理论学习模式。
学术创新,讲中国故事硕果累累
多年来,学院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了丰富学生们的第二课堂,举办“知行讲堂”,邀请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拓展学生们的学术视野;以知行宣讲团和新青年读书会为载体,帮助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专题深度研讨”,并以这种第二课堂的培养方式,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内驱力;同时学院还借助读书会、宣讲团、“一线课堂”等形式,凝练宣讲主题,讲好中国故事,向外传递中国声音,帮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新时代的中国。
自2008年10月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取得了突出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拥有多门省级优秀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多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等活动中获奖。其中,常青教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生“五色浸润、四同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将“五色”文化实践资源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生教学体系中,通过“四同”赋能,提高了硕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生对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和重要经验总结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2023年,该成果获批江西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题组将继续努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讲好中国故事,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爱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信息来源: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