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纲举才能目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全体中华儿女要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让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把历史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我们要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纵观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文化认同始终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把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构筑好,必须构建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青年一代还应积极投身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业,努力做民族团结的表率,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这一目标的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也离不开各族人民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对此,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提出工作方针,作出战略部署,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地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各地各民族的有志青年应奋力投身民族地区发展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样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为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减少制约交融发展的各方面障碍,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实现心灵相通。在这一方面,青年更有理由成为参与者、行动者,肩负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重任。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交流、基层工作等形式,青年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推动民族团结的先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对此,要健全民族事务治理法治体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确保各族群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把青春奋斗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