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中国青年报社总编室(现为报纸总编室)的第一天,带我的编辑老师就说,总编室夜班编辑是报纸的“排雷员”“守门员”,容不得半点疏忽。就像一个木桶,你这块木板短了,报纸最后的防线就失守了。
那时我想,要做一块永远成长的“木板”。
做成长的“木板”就要不忘初心,保持对职业的热爱,守住政治安全底线。夜班是报纸的“总装车间”,夜班编辑是采编流程中的最后“把关人”。20多年来,我把自己“钉”在夜班岗位上,从一个编辑“小白”成长为报纸的“守门人”。初查、复查、审查、核查,确保每一个细节无误;核对稿件、核对版面,确保版面语言准确到位;统揽稿件,作好政治判断,确保落实意识形态责任。
做成长的“木板”,就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创新新闻编辑形式。按照中央改进文风的要求,中青报一版大幅压缩会议新闻报道,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的报道在一版刊发的比重大大增加,过去很难上一版的“小人物”现在出现在一版,甚至是头条。视角小,触点小,以小衬大,表现力更强,努力做到接地气、察民声、达天听。
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特别注重版面设计、标题制作和图片的运用。在版面设计上,丰富版面元素,提升“可视化”程度,努力使版面既有表现力,又有冲击力。努力做活标题,使之灵动起来,简洁、口语化、多用动词。在选用照片时,我十分注意照片的新闻性、细节性、感染力、冲击力,努力做到坚持一个核心:以新闻价值为标准选用照片;讲求两个辩证关系:注意照片视觉冲击力与版面的平衡,选用照片“求美”而不“唯美”。
做成长的“木板”,就要积极拥抱融媒时代,创新版面编排,从“文字匠人”转为全媒体精兵。近年来,在重大日子、重要节点,夜班编辑要和美编预先筹划版面,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美编已全流程参与到报纸的编辑出版中,成为报纸的“美容师”。一些重要时点,《中国青年报》都要重新设计报头,庄重热烈;报纸用大幅照片、图表、海报,富有冲击力、感染力;很多报道配了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看视频、H5、图表等融媒体产品,让读者能从容地在多媒体中穿梭。近年来报社“全员下厨”,我作为一个“文字匠人”,也在这时代洪流中,蹒跚学步,转型成长。
近年来,中青报报纸总编室85后、90后编辑已成为中坚力量,多人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年轻的力量成长起来了,这些新的“木板”继续把守着报纸“五关”(政治关、导向关、政策关、文字关、技术关)。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社编委、总编室主任、第18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
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