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沙戈荒”,全国单体容量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蒙西蓝海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源源不断的“绿电”开始跨越千里送至山东地区。
作为国家“西电东送、西部开发”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点配套项目,从项目启动到全容量并网发电,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青年建设者,历时14个月,创造了项目建设多个“全球第一”“国内首个”。按照火电标准煤耗计算,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相当于植树6.27万公顷。
创造多个“第一”
如果站在基地中央于黄沙烈日下远眺,能看到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构成了一片“光伏海”,不时有羊群“闯入”,到太阳能光伏板下吃草。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综合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李晋原告诉记者,“沙戈荒”上建光伏电站,不仅能更好地利用能源资源,还能起到良好的生态修复作用。“此前,蓝海光伏电站所处的沙漠区植被稀疏,只有牧民带着羊群在草原上放牧。在沙漠上架起太阳能光伏板,能遮挡大部分阳光,大幅减少土地水分蒸发。我们清洗光伏组件的水顺着面板流到地下,还能促进牧草生长。”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到2030年,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4.55亿千瓦。
然而,“沙戈荒”地区虽然拥有丰沛的风光资源和大片生态红线区外的未利用土地,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独特,要规模化开发新能源,仍存在不小挑战。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杨斌是一名85后,他介绍:“项目立项之初,坚持顶层设计、一体策划,确立了突出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含量,全力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目标。”
由于项目处于采煤沉陷区,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未来煤炭开采工作的不断进行,有可能出现地面沉降等情况。为此,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展开专项研究。
“整个项目分设5个子课题,其中一项就是采煤沉陷区光伏电站适应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杨斌说。
这一研究重点解决了采煤沉陷区光伏电站建设的安全性问题,减少后续地面沉降对光伏电站生产运营的不利影响,也为行业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可行的工程解决方案。
此外,项目基地还建设了国内首个“沙戈荒”气候区大型光伏户外实证基地,开展引领性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工程示范、关键设备的实证测试。
目前,项目已对不同组件、逆变器、支架等进行组合验证,形成30余种实证方案,探索了最适宜“沙戈荒”地区光伏规模化开发的有效路径,填补了国家能源集团和内蒙古地区光伏实证基地空白,为光伏行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在光伏基地现场,国电电力综合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孟令峰介绍,为减少现场混凝土施工,更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项目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H型钢桩平单轴支架基础,将打桩直径从400毫米降至100毫米,显著减少了对草原的破坏。
蒙西蓝海光伏电站项目还在提升基地建设效率方面创造了多个首次。上海电力设计院为项目定制设计的“五新应用”方案,第一次大规模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有效解决了北方建设周期相对短的难题,提升了国内新能源建设的施工水平。
锻造一支队伍
80后项目经理李晋原是第一个到项目上的年轻人,也是项目团队的“大哥”。2023年5月14日,他第一次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芒哈图嘎查的项目建设现场,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漠荒原,干过7年火电厂值长的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
李晋原告诉记者,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占地10.5万亩,相当于约1万个标准的足球场,如何高标准建设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走出火电‘围墙’,从事新能源,很多都要从头学起。”李晋原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必须吃透每一个技术细节。
越是困难重重,越要敢于斗争,要团结参建各方,才能把项目干好。李晋原介绍:“我们持续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合作,反复研究论证,累计进行了8项设计优化,节约项目造价达14亿元。”
蒙西蓝海光伏电站项目不仅技术新,连建设队伍都是“新人”。如何让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队伍达到光伏项目建设业务标准,是李晋原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李晋原想到了开办“夜校学堂”,“我邀请住在项目部的专家给我们讲课,提高大家的专业知识,让更多年轻人成长成才。”
项目部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夜校学堂”,走上百万光伏建设的逐梦之路。“鄂尔多斯的市花是马兰花,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绽放在‘沙戈荒’上的马兰花。”李晋原说。
此外,项目还规划“板上发电、板下养羊、乡村振兴、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优良牧草和固沙植物,同时在部分区域规划养殖羊和鸡等,实现太阳能发电与养殖并举的复合生态发展模式。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闯喜宏介绍,这里还将进一步扩展1000万千瓦光伏项目和500万千瓦“风光+制氢”项目,最终将建成容量2000万千瓦的“风光火”一体化智能发电综合能源基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