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清晨,汉中天汉湿地公园雾霭初散,数千只红嘴鸥扑扇着翅膀,划破了汉江水面的宁静。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远方客人”,已经连续十几年选择这里作为越冬的家。“从2008年的十几只到现在有4000多只,越来越多的红嘴鸥飞到这里越冬休养,每天喂它们,它们开心,我们也开心。”“红嘴鸥之家”志愿者董义凤说。红嘴鸥的到来并非偶然,它们的迁徙不仅见证着汉中汉江边由荒滩变绿园,也串联起汉江背后的护河故事。
清晨6点,在汉江源头的宁强县汉水源村,村民王开强早已拿上清洁夹,提着垃圾袋,走向蜿蜒的河道。作为一名民间河长,王开强每天步行十几公里,巡查河道、清理垃圾、保护水源。这些年,他家里穿坏的“巡河鞋”越来越多,而周围环境则越变越好,王开强笑着说,“汉水源村的水是要送到北京的,我必须要把咱们这里的水管好、护好!”
汉水源村作为汉江的发源地,村民深知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责任,保护水源的意识早已贯穿村民的日常生活。汉水源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王光俊说,“现在村里保护水源已是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人人都参与进来。”禁伐、禁牧、改造厕所、退耕还林……这些年来,宁强县采取了一系列生态环保措施,只为确保“第一滴水”干净纯净。
幸福的汉江不仅是一条生态之河,也是一条治理之河。汉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为了守护这条“幸福河”,近年来陕西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从源头到出陕处,每一段河流都有专人负责。 各级河长、志愿者、沿江群众……每一个人都在为汉江的清澈努力。“我们在汉江边的执法行动,都是由河长牵头,各部门联动配合,齐抓共管,才能让水更清,河更美。”白河县水利局原执法大队队长史志程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汉江水质的改善,也带动了沿岸百姓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在瀛湖镇,曾经以网箱养鱼为主的村民们响应号召,上岸转型发展高山茶、中山果和湖边民宿、农家乐产业。瀛湖区域的村民从捕鱼人变成了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安康瀛湖桥兴村党支部书记唐汉邦感慨道,“如今河水清了,游客多了,村民的收入更高了。”
在汉滨区的防洪纪念馆里,关于汉江过去的记忆依然鲜活。展厅里陈列的老照片和救灾设备,记录着几十年前汉江洪水泛滥的苦难历史。如今,随着河湖治理的持续推进、河湖长制的实施,往日的“洪患”已化作了平稳流淌的幸福之水。
从汉水源村的涓涓细流到汉江出陕的滔滔江水,守护汉江的故事是陕西人民共同努力的缩影。正如“守护汉江志愿者联合会”发起人王孝文所言:“大大小小的河流都要水质好,都要干净卫生,只有这样才能汇成大河。”
红嘴鸥的飞翔,是生态修复的见证;汉江的清澈,是幸福生活的象征。正因为无数守护者的默默付出,汉江才能一路奔腾,成为真正的幸福河,滋润着每一个守护它的人。
西北大学 岳贤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魏灿